康氏端齋
于焉能取友,人己兩無偏。
立行有如此,前修宜比肩。
吟情近風雅,胸次著林泉。
愧我全迂僻,交游又十年。
于焉能取友,人己兩無偏。
立行有如此,前修宜比肩。
吟情近風雅,胸次著林泉。
愧我全迂僻,交游又十年。
在這里能夠結交朋友,對人對己都能做到不偏不倚。立身行事能如此,足以和前代的賢德之人并肩。吟詩之情接近《詩經》風雅,胸懷中裝著山林泉石。慚愧我太過迂腐怪僻,與你交往已有十年。
于焉:在這里。
無偏:不偏不倚。
立行:立身行事。
前修:前代的賢人。
比肩:并肩,比喻相當。
吟情:吟詩的情趣。
風雅:《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后泛指詩文方面的事。
胸次:胸懷。
迂僻:迂腐怪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與友人康氏交往十年后,有感于友人的品德和才情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注重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品德修養,詩人在與友人的相處中,對友人的高尚品質和文學素養十分欽佩,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康氏品德高尚、才情風雅,表達對友人的欽佩和珍視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用典等手法,使友人形象更加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相互欣賞、交流的風氣。
幽介聯昏援,門闌閱歲更。
方欣承燕幾,何意寫銘旌。
笑語猶尋夢,恩勤已隔生。
情傷到深處,有淚不勝傾。
求名當著鞭,訪道亦重趼。
二邊俱不住,三昧不如懶。
向來南岳師,自謂極蕭散。
收涕且無緒,客至那可款。
爭如懶窩高,門外轍常滿。
殊不妨嘯歌,秉燭苦夜短。
天寒雪欲花,屋角黃云晚。
徑須煩二妙,對洗玻瓈盞。
夕陽明遠帆,高浪兀孤嶼。
綿綿淮山來,閃閃沙鳥去。
落木兩三家,炊煙南北渡。
眉伸擊汰行,夢愕阻風處。
偪仄深巷中,蔥蘢綠陰交。
山家不早起,閉戶如藏逃。
濃露蛻蟬咽,小風饑燕高。
新渠厪涓流,壞陂方怒號。
遐甿病瘠土,不肯昏作勞。
滅裂復滅裂,晚秧如牛毛。
空余朝氣白,浮浮濕弓刀。
官稱勸農使,臨風首頻搔。
夢魂翾蜨翅,鼻息吼鼉鼓。
喚起治曉裝,馬嘶童仆語。
汩泥溷鳧鶩,慚愧黃鵠舉。
猥吟陬隅池,浪廢桔槹圃。
啼鵑撩客心,鉤引著何許。
請歌蘇仙詞,歸耕一犁雨。
歸鴉陸續墮宮槐,簾幙參差晚不開。
小雨遂將秋色至,長風時送市聲來。
近瞻北斗璿璣次,猶夢西山翠碧堆。
慚愧君恩來甲夜,殿頭宣勸紫金杯。
燃萁烘煖夜窗幽,時有新詩趣倡酬。
為問灞橋風雪里,何如田舍火爐頭。
寒釭欲暗吟方苦,凍筆難驅字更遒。
絕笑兒癡生活淡,略無歲晚稻粱謀。
冉冉流光迫歲余,青林日夜向人疎。
雨滋巖桂重堆粟,風折庭蕉又獻書。
逋客解蘭思婉娩,先生彈鋏厭清虛。
一塵不立渾輸我,即境心安是故廬。
天壤郭有道,文獻今在茲。啄啄家雞群,見子野鶴姿。
塵籠萬里心,擇食中夜饑。拙宦避捷徑,瘴風吹鬢絲。
平生杏園友,把酒天南陲。何敢吏朱浮,但喜見紫芝。
問君今何適,舊圃余荒畦。提攜漢陰甕,歲晚俱忘機。
勿開衡山云,恐驚隠淪棲。定肯從君游,歲晚攀桂枝。
我亦理吳榜,春湘綠蘋齊。風蒲為誰落,之子同襟期。
丁寧祝融峰,將迎兩枯藜。一望五千里,共洗蠻煙悲。
清猿泠泠鳴玉簫,三聲兩聲高樹梢。
子母聯拳傳枝去,忽作哀厲長鳴號。
天寒林深山石惡,行人舉頭雙淚閣。
雪澗琴心未足悲,須寫峽中腸斷時。
沙際春風卷物華,意行聊復到君家。
年年我是曾來客,處處梅皆舊識花。
官減不妨詩事業,地寒猶辦醉生涯。
城中馬上那知此,塵滿長裾席帽斜。
休論今昨總皆非,世味誠甘與我違。
蜀道雖如履平地,杜鵑終勸不如歸。
三冬自苦坐毛穎,一夢微官陪螱飛。
夜久南枝翻倦鵲,茫茫月白眾星稀。
沖雨上山頭,臨云看山腳。
松間一彈指,開此寶樓閣。
草鞵方費錢,拂子不暇握。
小偈出雷音,千古驚猿鶴。
馬群雜沓草蒙茸,刮目權奇一洗空。
天末也煩行李到,歲寒聊得酒尊同。
梅花夜夜湘南雨,榕葉年年海北風。
少待佳晴看山去,玉??高插翠云叢。
天生尤物元無種,萬里巴村出青冢。
高臺望思臺已荒,東風溪漲流水香。
嬋娟鐘美空萬古,翻使鄉山多丑女。
灸眉作瘢亦不須,人人有癭如瓠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