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宣城道上
古木叢祠山徑細,野花斑竹黏天際。蕭瑟崢泓誰可擬。墟煙起,家家水驛門斜閉。
三秋搖落悲游子,一鞭自裊西風里。歇馬溪橋人乍倚。樵夫指,麻姑大好朝來髻。
古木叢祠山徑細,野花斑竹黏天際。蕭瑟崢泓誰可擬。墟煙起,家家水驛門斜閉。
三秋搖落悲游子,一鞭自裊西風里。歇馬溪橋人乍倚。樵夫指,麻姑大好朝來髻。
古老的樹木和叢林中的祠堂,山間小路細又窄,野花與斑竹仿佛連接著天邊。那蕭瑟崢嶸的景象誰能比擬。村落的炊煙升起,每個水邊驛站的門都斜斜地閉著。秋季萬物凋零,讓游子心生悲意,獨自揮著馬鞭在西風里前行。在溪橋邊停下馬,人剛倚靠休息。樵夫指著說,麻姑山就像美人早上剛梳好的發髻,十分好看。
叢祠:叢林中的神祠。
崢泓:形容山勢高峻、水流湍急的樣子。
墟煙:村落的炊煙。
水驛:水路驛站。
三秋:秋季,這里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九月。
搖落:指草木凋零。
裊:搖曳,這里形容馬鞭揮動的樣子。
麻姑:傳說中的女仙,這里指麻姑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中“三秋搖落悲游子”可推測,可能是作者在秋季出行于宣城道上,旅途的孤寂和秋季的蕭瑟觸發了其創作靈感,當時心境應是有些落寞和惆悵的。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游子的悲愁,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秋日旅途之景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傳統詩詞中游子羈旅題材的特色。
老境寧容別,諸兒仕為貧。
一春多臥病,幾度送行人。
五斗方須祿,千金且愛身。
長安雖可樂,憐汝正思親。
海內文章有阿昌,數能著句寄龜堂。
就令覿面成三倒,未若冥心付兩忘。
道義極知當負荷,風波那得易禁當。
相思命駕應無日,且約陶然寓醉鄉。
為吏心雖懶,居家力尚余。
刈茅支屋漏,裁棘補籬疏。
就井磨樵斧,持錢鍛藥鉏。
毋勞嘆徒步,野鶴豈堪車。
古學尊皇極,淫辭斥異端。
人才如爾少,老健及吾難。
身退桑榆暖,家貧菽水歡。
人生粗足耳,衣食不須寬。
不嗔人作腐儒看,斷簡堆中興未闌。
更事愈懷憂國切,苦心始覺著書難。
流泉激激人聲遠,修竹蕭蕭暑令寒。
四海諸公常共處,北窗何地著身寬。
圣人固多能,藝乃以不試。
嗟予少貧賤,日月成坐棄。
矧今耄已及,甘食而美睡。
道衰朋友散,斯文凜將墜。
閉戶輒竟日,孰與講仁智。
厭厭生意盡,何暇議李志。
歸老何妨駕鹿車,平生風雪慣騎驢。
鬢毛白盡猶耽酒,目力衰來轉愛書。
止足極知于道近,癡頑更喜與人疏。
著身莫怪無閑處,地肺天臺盡有余。
世上元無第一籌,此身只合臥滄洲。
櫓搖漁浦蒼茫月,帆帶松江浩蕩秋。
有酒人家皆可醉,無僧山寺亦閑游。
老來閱盡榮枯事,萬變惟應一笑酬。
遶舍皆茂林,萬數棲鳥雀。
詰旦輒爭鳴,未暝紛已泊。
清陰交欲暗,丹實熟可啄。
吾廬少人跡,媿爾肯見托。
雖無惠養德,亦免彈射虐。
結巢俯可窺,淳風今豈薄。
趙子毫端萬斛珠,眼前百輩不枝梧。
盛名豈待它年見,公論何曾一日無。
我老杜門惟足睡,君豪折簡固難呼。
此詩強欲相題目,堪笑衰翁膽滿軀。
胸懷幾云夢,形骸一槁木。
雖客長安城,未始忘退縮。
古來豪杰士,強半死空谷。
耐事勿動心,貧賤豈汝獨。
夜分秉炬治裝赍,千里霜風入馬蹄。
擁褐卻尋孤驛夢,垂鞭時聽近村雞。
荒煙漫漫沉殘月,宿莽離離上古堤。
天色漸分寒更力,道傍沽酒坼官泥。
行穿犖確度谽谺,小立風中客袖斜。
衰草雙雙點飛蝶,長空一一送棲鴉。
荻洲薄暮收魚網,茆舍初寒響緯車。
誰道老人多感慨,未妨尊酒樂年華。
剡縣有佳處,吾行無定期。
橫塘供晚釣,孤店具晨炊。
約客同看竹,留僧與對棋。
人生得自在,更老未為遲。
隔一濤江路豈遙,躊躇不覺欲魂銷。
寄書勿遣過三日,發渡何曾無兩潮。
睡少不關茶作祟,愁多卻賴酒時澆。
柯橋西畔斜陽岸,誰為離人惜柳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