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閣官梅十詠補遺 其四
清絕梅花不厭貧,
因何呼作在官身。
當時競盛開東閣,
負卻深山富貴春。
清絕梅花不厭貧,
因何呼作在官身。
當時競盛開東閣,
負卻深山富貴春。
梅花高潔絕俗,并不嫌棄身處貧困之地,為何卻被稱作在官之人呢?當年它在東閣競相盛開,卻辜負了深山里那富貴般的春光。
清絕:形容梅花高潔絕俗。
不厭貧:不嫌棄貧困的環境。
在官身:指梅花被種植在官府的東閣,如同有了官職身份。
競盛:競相盛開。
負卻:辜負。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梅花被種植在官府的東閣,詩人看到這一情景,聯想到梅花本應生長在深山的自然環境中,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梅花表達對高潔品質被世俗所擾的惋惜。其突出特點是借物抒情,以梅花自比或喻人。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高潔品性的追求。
慮少夢自少,言稀過亦稀。
簾垂知日永,柳靜覺風微。
但見花開謝,不聞人是非。
何須尋洞府,度歲也應遲。
好物足艱難,都來數日間。
既為風攪撓,又被雨摧殘。
富貴醉初醒,神仙夢乍還。
游人不知止,依舊倚朱欄。
犁牛生骍角,老蚌產明珠。
人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事固不可知,物亦難其拘。
一歸于臆度,義失乎精粗。
融結成來不記秋,斷崖蒼壁鏁煙愁。
中分洪造夏王力,橫截大山伊水流。
八節灘聲長在耳,一川風景盡歸樓。
行人莫動憑欄興,無限英雄浪白頭。
滿目是瑤琚,貧家遂富如。
許觀非許賣,宜慘不宜舒。
醇釀裝醺后,重衾造暖余。
肯于人世上,造險較錙銖。
經難憶浮丘,吾鄉足勝游。
風前驚白發,雨后喜新秋。
仕官情雖薄,登臨興未休。
人間浪憂事,都不到心頭。
多病筋骸五十二,新春猶得共銜杯。
踐形有說常希孟,樂內無功可比回。
燕去燕來徒自苦,花開花謝漫相催。
此心不為人休戚,二十年來已若灰。
身之有病,當求藥醫。藥之非良,其身必虧。
國之有病,當求人醫。人之非良,其國必危。
事之未急,當速改為。事之既急,雖悔難追。
和氣四時均,何時不是春。
都將無事樂,變作有形身。
靜把詩評物,閑將理告人。
雖然無鼓吹,此樂世難倫。
病作因循一月前,豈期為苦稍淹延。
朝昏飲食是難進,軀體虛羸不可言。
既勸佳賓持酒盞,更將大筆寫詩篇。
始知心者氣之帥,心快沉疴自釋然。
金帛一種物,所用固不常。
聘則謂之幣,賮則謂之將。
貿則謂之貨,積則謂之藏。
賂則謂之賄,竊則謂之贓。
不向紅塵浪著鞭,唯求寡過尚無緣。
虛更蘧瑗知非日,謬歷宣尼讀易年。
發到白時難受彩,心歸通后更何言。
至陽之氣方為玉,猶恐鉆磨未甚堅。
天無私覆古今同,手足情多驟一空。
五七年來并家難,六十歲許更頭風。
常情不免順世俗,私計固難專仆童。
安得仙人舊查在,伊川云水樂無窮。
人生所貴有精神,既有精神卻不純。
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因饑得飽飽猶病,為病求安安未真。
人誤圣人人不少,圣人無誤世間人。
宣威十九次高牙,奕葉功臣舊將家。
清世辭榮歸里第,白頭行樂過年華。
杯盈香醑浮春水,曲度新聲出靚花。
如此園池如此壽,兒孫滿眼慶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