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自懷遠解纜風色大順喜吟一律
長淮形勢亙蟠空,千里征帆踞上風。
云腳遙拖洪澤遠,濤頭直接大江東。
秋深蘆管飛霜白,天遠滄波浴日紅。
幸我回頭先得岸,不然仍在浪淘中。
長淮形勢亙蟠空,千里征帆踞上風。
云腳遙拖洪澤遠,濤頭直接大江東。
秋深蘆管飛霜白,天遠滄波浴日紅。
幸我回頭先得岸,不然仍在浪淘中。
淮河地勢雄偉,仿佛橫亙在天空中,我乘坐的船揚起千里征帆,借助著順風前行。遠處云腳仿佛拖著洪澤湖的影子,江濤的浪頭一直連接到了大江的東面。秋意漸濃,蘆管聲中仿佛飛起了霜花般的白色,天空遼遠,滄波中太陽浴水而出,一片通紅。慶幸我能及時回頭上岸,不然還會在浪濤中漂泊。
長淮:指淮河。亙蟠空:形容淮河地勢雄偉,橫亙天空。
踞上風:占據順風的有利條件。
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
蘆管:用蘆葦制成的管樂器。
滄波:碧波,指江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幸我回頭先得岸’推測,詩人可能此前處于某種困境或波折中,此次乘船順風前行,順利擺脫困境,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淮河行船為背景,描繪了淮河秋日的壯麗景色,主旨是表達擺脫困境的慶幸。其特點是意境雄渾,語言大氣,在展現自然景觀的同時抒發個人情感。
秋夜肅已長,微霜下百草。
晨興襲我裘,彌望亙顥顥。
缺月尚在天,朝陽未出杲。
俄頃煦溫暾,山色圍翠葆。
移頓廿里近,遙瞻扈黃纛。
大庖非不盈,狐兔跡已掃。
以茲喻巴蜀,疾風振枯橋。
功成不再發,強箭穿魯縞。
煙嵐潑翠山復山
雪浪捲空灘復灘
車船算緡關復關
琴劍羈游難復難
煙水茫茫帶浦沙,蘭橈容與入蒹葭。紫菱不負今朝酒,黃菊還簪昨日花。
江頭天氣老漁知,見說秋來異別時。鱸膾莼羹君莫戀,西風吹斷釣魚絲。
臥病荒村嘆索居,
故人懷抱近何如。
一時湖海交游盡,
千里河山戰伐余。
夜雨空庭常對鶴,
秋風古渡正烹魚。
遙憐有客飄零久,
不寄征鴻尺素書。
晨昏生死際,
至性極民彝。
巨孝東都傳,
劬勞小雅詩。
固應為世表,
何止秀天枝。
令子傳遺緒,
累然不自持。
貧者士之常,富亦我所欲。得常詎可厭,逐欲何由足?;脑栈蹋e監河粟。人生命如線,日須不盈匊。俯仰天地間,何由謝羈束。
時命各有遇,何言富與貧。有來疾雷電,決去微埃塵。坐令區區者,視此為鬼神。既有得失患,自忘情性真。所以首陽山,昔有餓死人。
君子不謀食,士固食于人。饑餓自有責,何足煩吾神。拂幾展我書,熟讀困蹇屯。羲文與周孔,可鑒道屈信。嘆嘆眼中事,悠悠塵間身。
生當益于人,為道固不同。賜也乃結駟,回也乃屢空。憶昔年少壯,未知理窮通。收身百憂馀,自置寂寞中。饘粥儻可繼,當為七十翁。
在昔營居巢,首尾三十年。高鄰念羈旅,分我佳林泉。自從倉幕歸,亦買半頃田。坐念顏太師,粥竭祇益煎。不如邊孝先,晝眠腹便便。
寄居阮家林,貧賤誰記憶?
多病身常閑,樂道心自得。
綠樹圍村舍,白水明溝洫。
陰晴山異態,遠近草殊色。
鳥笑春催耕,蟲吟秋促織。
愿學于陵隱,夫妻俱食力。
黔黎誰識迓衡功,
赤白囊閑寢燧烽。
史不絕書稱上瑞,
地無遺利足三農。
已聞奠玉祠真室,
未見泥金款岱宗。
七十二君梁父禪,
何時展采更東封。
塵世茫茫感,今宵得暫休。
十州同一夢,百歲此浮樞。
噓氣吞江海,騰身出斗牛。
摩崖碑畔宿,心與白云游。
擊浪排空后,游鱗鼓翼時。
清風生兩翅,至味出雙鰭。
剔作條條玉,镕成細細絲。
芬芳浮鼎俎,燕飲樂咸宜。
暝色暈中流。帆影初收。斷霞魚尾一繩留。冷處尋詩誰是伴,幾個閑鷗。
芳草滿江頭。暫系扁舟。垂楊垂柳寫離愁。今夜江南何處夢,月上瓜洲。
短藜曳云入,徑仄差著足。鑠晴徹寶界,深洞漏仙箓。
乍歷濺寒陰,小憩豁虛燭。巒縣忽摧勢,苔破未滋綠。
奇紋爛鬼斧,墜乳掇流玉。往款有耶律,摩挲傷代促。
冶游誰者子,金羈控牙箙。揮手拗馀怒,冥坐信飛宿。
殘甓輪囷閱古春,曉窗慵伴退閒身?;ㄢ毶⑴c西鄰女,我亦唐年入道人。
筆硯掃除吾倦矣,評量雞雉子猶耽。承家莫負時晴帖,且與陶泓共一參。
上梁山以陽,下梁山以陰。
戴笠復覆笠,圓?何嶇嵚。
東南轉西北,巴彥富有禽。
?羬麖麋麈,伎伎何骎骎。
虎貙遠遁逃,狐?迷櫹椮。
雉子飛不高,決起還出林。
四更月朦朧,佽飛入山林。
當午日照耀,太乙王中心。
詰朝將安止,后夜分秋金。
帝車漸南指,平旦中觜參。
到今方賜罷,
執政恕微官。
覆局終何定,
才休便已安。
旁人為削色,
稚子羨加餐。
正好賦歸去,
《移文》報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