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冀老囑題 其三
益壽何須參與苓,
年來已自鬢星星。
養生非欲辭甘苦,
世味酸咸我已經。
益壽何須參與苓,
年來已自鬢星星。
養生非欲辭甘苦,
世味酸咸我已經。
想要益壽哪里需要人參和茯苓呢,這些年我的鬢發早已花白。養生并不是為了逃避生活的甘苦,世間的酸甜苦辣我都已經經歷過了。
參(shēn)與苓:人參和茯苓,傳統的滋補藥材。
鬢星星:兩鬢頭發花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已步入晚年,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對養生和人生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在友人冀老囑托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養生和人生的看法,不依賴外物滋補,坦然面對生活甘苦。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富含哲理,體現了詩人豁達超脫的人生境界。
長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陰鬢發催。
謀國已嗟無位及,憂家只怕有書來。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驚心不要開。
焉得兒男備征戍,等閑挈取版圖回。
放翁去作水中仙,有子生平在眼前。
鐘愛甚于賢伯仲,傳家仍自好詩篇。
肯為筦庫官無小,會復公侯澤更綿。
我亦與君非久別,秋來須上浙西船。
索索來何處,梧桐昨夜黃。
蛩聲機杼月,鴈影塞垣霜。
俗尚儒餐貴,家貧父業荒。
三秋病消瘦,吾興入柴桑。
芙蕖四五枝,寂寞在空池。
難見草衣士,空看宴坐碑。
香煙思盛日,詩句記游時。
欲問臺中鶴,長松自不知。
客從王家來,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墾山之所得。
升沉有時節,至寶不浪出。
祖先暨兒息,嗜好俱第一。
青氈未渠失,近代無此筆。
觀其逼人處,造次神品入。
石遺半缺嚙,行草百十七。
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
天地倏開張,鬼神為之泣。
泓也玉璧姿,肯為泥沙沒。
嗚呼黃祊殉,人事止枯骨。
臨池例飲墨,有底鵝領識。
夫君矧其后,妙契過漂石。
居然今視昔,年數正八百。
撫欄驚歲月,久住欲如何。
水國花開早,春城人上多。
病令詩懶作,閑喜客頻過。
聽說邊頭事,時賢策在和。
香霧騰云滃鬰蒸,九重精禱格真清。
連朝潤澤非凡雨,通國驩呼荷圣情。
好句便疑從地涌,勞歌不復和車聲。
鵓鳩屋角休無頼,未許尋常喚婦鳴。
今朝當八月旦,衲僧眼親手辨。
放出金剛箭,射落天邊雁。
蒸不熟,煮不爛。捏不聚,撥不散。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贊嘆。
休贊嘆,換卻天下眼睛,只消一個木梙。
邊松坐石日從容,故國靈光只我公。
豈有文章高海內,獨將身世老山中。
丹頭躍筍分明異,梅萼含椒即漸紅。
千歲斯人要宗主,不妨留眼送歸鴻。
團扇光陰有一年,楚騷心事忽凄然。
風高碧落無窮雁,日暮青山欲斷蟬。
老去極思頑似石,古來元忌直如弦。
吾廬咫尺金沙地,聊與僧伽話夙緣。
村里人,有意知,就手織成最容易。長短大小在目前,密用工夫多快利。
草窠里面跳出來,結卻繩頭有巴鼻。牢束跟,緊在耳。擲地作金聲,舉步離泥水。
著入千山與萬山,把定腳頭并腳尾。趙州盡力戴不起,玄沙吃絆趯著指。
拖來拖去底頭穿,輕輕飏在糞里。
人皆有心,人皆作佛。
胡為西來,遞相誑惑。
心在何處,佛是何物。
帶累神光無處尋,后代兒孫廝淈??。
翠蕤低映鬰金裳,昨夜千門萬戶涼。
蟾小未禁僊掌露,犀寒先透玉墀霜。
喚回臨水登山意,惱亂薰天撲地香。
歲歲為花愁不徹,雅歌欲和底成章。
耆舊半凋落,在者如晨星。與翁別豫章,十見草木青。
人生幾堪別,夢寐生羽翎。迢迢玉溪波,近昨嘗再經。
攜家事多難,所至那得停。山中空望來,日夕不掩扃。
豈獨負茲約,尺書亦沈冥。逢人問消息,但喜言康寧。
墮來兩卷什,一以慰飄零。感此故意弘,不我跡以形。
文章出晚歲,字畫猶壯齡。誦之西湖濱,驚動孤山靈。
翁卷游崆峒,一已煩郵鈴。幸翁良未衰,吾黨存典刑。
遙聞曾入郛,諒為韓與丁??S待且久,幾宿澗上亭。
今春少晴時,澗水應泠泠。歸來安穩否,薰風入林坰。
愿言愛玉骨,逍遙臥殊庭。會面雖未期,忽聚江湖萍。
病馬猶依櫪,饑鴻更著行。
深宵風雨后,萬里道途長。
骨立難看鏡,愁來怕舉觴。
少年輕聚散,曾笑客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