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寄懷家兄子定臨汝舍弟子益洪都 其三
老親年六旬,素發垂兩耳。
筋力已非昔,疴疾漸叢起。
三時缺溫情,百念交懼喜。
負米徒遠游,豈盡奉甘旨。
況念先世來,潛德久未啟。
顯揚匪異人,凌替責難諉。
《詩》《書》篤遺訓,家聲庶有豸。
相期各努力,黽勉自今始。
年邁雙親已六十歲,白發垂在兩耳旁。身體已不如往昔,疾病漸漸多起來。一年四季少陪伴,心中百感憂與喜。我為生計遠游去,難盡孝心奉美食。更念先輩以來,美德長久未顯揚。顯親揚名靠自己,家道衰敗責難推。謹遵詩書遺訓在,家族聲譽或有望。期望你我共努力,從今開始勤奮進。
老親:指年老的父母。
素發:白發。
疴疾:疾病。
三時:指春、夏、秋三季,這里泛指一年四季。
負米:指外出謀生,典出子路為親負米的故事。
甘旨:美味的食物,這里指奉養父母的美食。
潛德:潛藏的美德。
顯揚:顯親揚名。
匪異人:不是別人,指自己。
凌替:家道衰敗。
豸(zhì):解決,這里指家族聲譽有改善。
黽勉(mǐn miǎn):努力,奮勉。
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離家遠游之時,父母年邁且疾病漸生,詩人因不能在身邊盡孝而愧疚。同時,家族先輩有潛藏的美德未顯揚,詩人深感自己和兄弟肩負著顯親揚名、振興家族的責任,于是寫下此詩寄給兄弟,相互勉勵。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家族的責任感。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傳統的孝悌觀念和家族責任感。
去值秋風來值春,前時今日共銷魂。
頹垣古柏疑山觀,幽深凍餒皆推分,靜者還應為討論。
晚日催弦管,春風入綺羅。
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
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賊火遍郊坰,飛焰侵星漢。
積雪似空江,長林如斷岸。
獨憑女墻頭,思家起長嘆。
江海扁舟客,
云山一衲僧。
相逢兩無語,
若個是南能。
斜煙縷縷鷺鷥棲,
藕葉枯香折野泥。
有個高僧入圖畫,
把經吟立水塘西。
職在內庭宮闕下,
廳前皆種紫微花。
眼明忽傍漁家見,
此行若遇支機石,
又被君平驗海槎。
青桐承雨聲,聲聲何重疊。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葉。
鳥濕更梳翎,人愁方拄頰。
獨自上西樓,風襟寒帖帖。
參差西北數行雁,寥落東方幾片云。
疊石小松張水部,瀟灑襟懷遺世慮,
驛樓紅葉自紛紛。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一尺紅綃一首詩,贈君相別兩相思。
畫眉今日空留語,出門何事休惆悵,曾夢良人折桂枝。
一帶清風入畫堂,
撼真珠箔碎玎珰。
更看檻外霏霏雨,
似勸須教醉玉觴。
眉山暗澹向殘燈,
一半云鬟墜枕棱。
四體著人嬌欲泣,
自家揉損砑繚綾。
不悲霜露但傷春,
孝理何因感兆民。
景帝龍髯消息斷,
異香空見李夫人。
非為親賢展綺筵,恒常寧敢恣游盤。
綠搓楊柳綿初軟,笙歌風緊人酣醉,卻繞珍叢爛熳看。
猛風飄電黑云生,
霎霎高林簇雨聲。
夜久雨休風又定,
斷云流月卻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