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季和朝議牡丹
侍無童子懶焚香,君送花來恨便忘。
盡日清芬與風競,熏爐漫使令君狂。
侍無童子懶焚香,君送花來恨便忘。
盡日清芬與風競,熏爐漫使令君狂。
身邊沒有童子侍奉,連焚香的事都懶得去做,你送來牡丹花,心中的煩惱怨恨便都忘掉了。一整天牡丹清香四溢與風爭勝,那香爐里的香氣也只能讓你獨自癡迷發狂了。
侍:侍奉,這里指侍奉的童子。
清芬:清香。
熏爐:香爐。令君:對對方的尊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推測出當時詩人生活可能有些許煩悶,友人送花這一行為讓他心情好轉,可能是在日常的生活場景中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友人送花帶來的愉悅,特點是借花抒情,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宋代日常詩歌的生活情趣。
神臯北望幾傷情,海上何人議北盟。
青簡成編裨史事,紫泥封璽獎儒榮。
書藏金匱人爭問,身到蓬山志亦亨。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已丑太常第,君家登兩翁。黃鵠久仙去,不亡有流風。
小阮最逸群,未幾魚化龍。江城始解后,巖邑仍過從。
謂予偕二父,聯名千佛中。一見辭色莊,再款肺腑通。
議論到易象,或借聽于聾。我行踏京塵,君棲簿書叢。
情親不厭久,語別殊怱怱。回首川陸隔,天寒悲塞鴻。
聞道幽棲好,天香坐上飄。
熟知甘淡泊,甚欲識孤高。
縱有門關隔,元非道路遙。
恐公真簡出,不過虎溪橋。
地靈山秀景清虛,健羨游人興有余。
黃葉盡時分疊嶂,白云深處見精廬。
去同靈運低前屐,回與浮丘攬右裾。
自嘆塵勞羈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
有子有子共七人,六子短命一子存。
后固無窮前萬古,浮生修短何足論。
天屬情鐘在我輩,歲月雖久哀如新。
嗚呼五歌兮三嘆息,理不勝情難自釋。
潔白心如玉,寬和氣似春。
索居當晚歲,取友得斯人。
婺女書難再,泉南跡已陳。
天高不可問,反袂獨傷神。
西陵峭壁路初經,但見攙空兩岸青。
天近下連蒼玉嶂,山高傍涌翠云屏。
劃開龍虎流三峽,敕下雷霆遣六丁。
終日橫風倚江轉,恍疑身世在滄溟。
平生一壑清濯裳,愛泉謹護如隄防。
酌飲爰至蝦蟆涪,水經第四源流長。
天教神禹使壬甲,幻得蟾蜍半山壓。
建瓴瀉出沆瀣清,底事汗流猶背浹。
惠山車馬松江舟,兩泉寒冽天下求。
不知此水更奇品,世間實處多名浮。
人間誰得似留侯,何但功名唾手收。
皮里陽秋有公論,胸中涇渭不同流。
餐梨久驗輕身訣,辟谷長懷許國憂。
儻非暮年專一壑,豈能真伴赤松游。
輕兵三十二,一著見安危。
疋馬渡河日,單車馳敵時。
棘門漫兒戲,淝水付枰棋。
小試平戎手,將軍更出奇。
一水橫空翠,群山送遠陰。
臨流新柳媚,隔岸小樓深。
五斗淵明米,朞年子賤琴。
可人山水縣,莫倦讀書音。
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
三時纏宿疾,十月見生朝。
瘦骨添綿護,枯腸怯酒澆。
為予歌一曲,亦足慰無聊。
殿頭清蹕起晴雷,萬歲聲中扇影開。
曉日青旗明絳闕,春風黃傘傍瑤臺。
卿云涌瑞扶天座,仙露流甘入御杯。
要識八荒俱壽域,年年常看使星來。
春田欲雨常憂遲,夏田得雨嗟逾時。
春耕夏耨兩無及,眼干淚竭空沾衣。
翻翻聯聯腳力盡,萬車不救一尺泥。
朝看東南暮西北,晚霞倏忽山頭歸。
白日一照黃潦定,秋來準擬篩紅粞。
早田拾得晚田熟,今年更救明年饑。
念夫隴上一月宿,趁晴歸欲呼妻兒。
與夫歲歲同甘苦,未容恤緯慙嫠婦。
公乎斯文宗,學者仰泰北。
而我幸姻婭,心切跡每梏。
龍門甫登進,已動驪駒曲。
江湖搖歸心,我亦慕高躅。
更愁帆風船,無路送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