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即用前韻
春田欲雨常憂遲,夏田得雨嗟逾時。
春耕夏耨兩無及,眼干淚竭空沾衣。
翻翻聯聯腳力盡,萬車不救一尺泥。
朝看東南暮西北,晚霞倏忽山頭歸。
白日一照黃潦定,秋來準擬篩紅粞。
早田拾得晚田熟,今年更救明年饑。
念夫隴上一月宿,趁晴歸欲呼妻兒。
與夫歲歲同甘苦,未容恤緯慙嫠婦。
春田欲雨常憂遲,夏田得雨嗟逾時。
春耕夏耨兩無及,眼干淚竭空沾衣。
翻翻聯聯腳力盡,萬車不救一尺泥。
朝看東南暮西北,晚霞倏忽山頭歸。
白日一照黃潦定,秋來準擬篩紅粞。
早田拾得晚田熟,今年更救明年饑。
念夫隴上一月宿,趁晴歸欲呼妻兒。
與夫歲歲同甘苦,未容恤緯慙嫠婦。
春天田里盼雨常擔心來得晚,夏天田里有雨又嫌來得太久。春耕和夏種都耽誤了時機,眼睛哭干淚水流盡只能空濕衣裳。車水的人來來往往累得腳力耗盡,無數水車也難救深陷一尺泥中的田地。從早到晚四處看雨,晚霞轉眼又回到了山頭。陽光一照積水就消退了,秋天有望能篩出紅米。早田有收成晚田也成熟,今年還能救濟明年的饑荒。想到丈夫在田頭住了一個月,趁著天晴要回去呼喚妻兒。我和丈夫年年同甘共苦,不能像寡婦那樣只憂自己織布的緯線。
逾時:超過了合適的時間。
耨(nòu):除草。
翻翻聯聯:形容車水的人來來往往。
黃潦(lǎo):地上的積水。
準擬:預計、指望。
紅粞(xī):紅米。
隴上:田頭。
恤緯:原指寡婦憂國,后指憂慮國事。
慙(cán):同“慚”,慚愧。
嫠(lí)婦:寡婦。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在農業社會,農民靠天吃飯,雨水情況對農事影響極大。詩人可能看到當時雨水不調,農民為農事憂心,后天氣轉好有望豐收,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農民生活,突出雨水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貼近生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民生的關注,反映了當時農村的真實狀況。
自別金鑾抵夜郎,江南有夢到君王。酒酣采石風生袂,屋老青山月滿梁。龍管鳳笙遺韻度,筆蘆星竹借文章。云飛荒野苔碑斷,時有詩人酹一觴。
深柳映芳洲,螺峰遠更收。方塘開寶鏡,新月當簾鉤。巢鳳三層閣,臥龍百尺樓。何時謝塵鞅,添我畫中游。
曾為瓜圃平生傳,今讀東陽哭死詩。彫謝不禁前輩嘆,風儀長系后人思。林猿驚上新華表,鷗鳥來銜舊釣絲。軒冕知非公素愿,鳳毛方占上林枝。
舊雌有眾雛,新雌來殺之。蒺藜刺中腸,并死無一遺。持筸逐娼鳥,惡土污人衣。彼雄誠不才,怨心當語誰。祥覽令我懼,伋壽令我思。物態尚如是,世情良足悲。
綠窗人靜晝厭厭,拋卻金針懶再拈。香臉托殘紅一線,黛眉顰蹙翠雙尖。愁如亂絮隨風落,恨似飛花帶雨粘。小玉謾將簾幕捲,忍看雙燕拂雕檐。
云作衣裳月作梳,化為白石望征夫。石頭有轉心無轉,不省郎歸得見無。
彤云碾碎一天銀,萬里江山入玉輪。乍省殘泥曾是雪,冰清無力罨紅塵。
北地凝陰盡,千門淑氣新。年年金殿里,寶字貼宜春。麗日凝丹闕,光風拂紫闈。欲知春色早,先上赭黃衣。云捧樓臺切絳霄,太平天子未央朝。帝家春色年年好,萬壽觴前奏九韶。禁沼冰開跳錦鯉,御林風暖囀黃鸝。金輿未下迎春閣,折遍名花第一枝。丹門瑞霧紫濛濛,日到蓬萊正殿東。只看御爐香欲起,佩環齊響半天中。春入東郊曉望明,霏霏新兩點初成。野農豈解知堯力,唯喜年來壟易耕。
鳳城魚鑰曉開銀,國子先生領搢紳。山水光中金鑿落,芙蕖香里葛頭巾。
朔北雪如鐵,江南如水柔。我意堅且牢,我心弱欲流。
渡頭人唱竹枝歌,千里江山奈遠何。春水光寒沙渚闊,忘機卻愛白鷗多。
薄暮馬蹄疾,征途更苦長。寒風吹落日,夜色逐微霜。茅店山間出,漁歌水一方。鐘聲何處發,煙樹遠蒼茫。
洞案爐煙起,無為道德香。同根無異氣,噴鼻更芬芳。
白雪毿毿好羽衣,藕花洲渚恣鳴飛。自緣肌骨生來瘦,豈是魚蝦不療饑。
相約出郊坻,兼逢重五時。世人皆賞節,吾黨屬題詩。射柳逢場暇,看花恨日遲。如何張孺子,偏后老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