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歲暮感事詩 其五
黎邱老魅慣施奸,壯士從來與抗顏。
背水韓軍知死戰,爭功番將恥生還。
重輪激險飛如箭,濁浪排空立似山。
大敗居然成小勝,班超何幸返陽關。
黎邱老魅慣施奸,壯士從來與抗顏。
背水韓軍知死戰,爭功番將恥生還。
重輪激險飛如箭,濁浪排空立似山。
大敗居然成小勝,班超何幸返陽關。
像黎邱老鬼一樣的敵人慣于施展奸計,壯士們向來都是直面抗爭。如同背水一戰的韓信軍隊知曉要拼死戰斗,爭功的番將以活著回來為恥。重重波濤激起危險,浪頭像箭一樣飛速涌動,渾濁的浪濤沖向天空,像山一樣矗立。明明是大敗卻居然說成小勝,班超是多么幸運能返回陽關啊。
黎邱老魅:黎邱,古地名,傳說有奇鬼,善模仿人的子孫兄弟的樣子,這里指陰險狡詐的敵人。
抗顏:正顏,指態度嚴正不屈。
背水韓軍:指韓信背水一戰的典故,韓信率軍與趙軍對峙,背水列陣,士兵因后退無路而奮勇死戰,最終取勝。
番將:指外族將領,這里可能泛指參戰的將領。
重輪:指層層波浪。
班超:東漢名將,久在西域,年老思鄉,上疏請求回國,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之語。
“甲午”指1894年,這一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這首詩創作于甲午歲暮,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戰爭局勢不利,在戰敗后卻可能掩蓋失敗的真相,營造虛假的勝利景象,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腐敗和對戰爭結果的粉飾,贊美了英勇作戰的將士。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貼切,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戰爭場景和局勢。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慮。
雨雪正霏霏,令人不憶歸。
地爐僧坐暖,山枿火聲肥。
隔紙烘茶蘂,移鐺剝芋衣。
知君在霄漢,此興得還稀。
長江落照天,物景似當年。
憶昔攜村酒,相將上釣船。
狂歌紅蓼岸,驚起白鷗眠。
今日趨名急,臨風一黯然。
萬蘂爭開照檻光,詩家何物可相方。
錦江風撼云霞碎,仙子衣飄黼黻香。
裛露早英濃壓架,背人狂蔓暗穿墻。
彩牋蠻榼旬休日,欲召親賓看一場。
郢客相尋夜,荒庭雪灑篙。
虛堂看向曙,吟坐共忘勞。
溪凍聲全減,燈寒焰不高。
他人莫相笑,未易會吾曹。
飄灑當窮巷,苔深落葉鋪。
送寒來客館,滴夢在庭梧。
逼砌蛩聲斷,侵窗竹影孤。
遙思漁叟興,蓑笠在江湖。
期君速行樂,不要旋還家。
永日雖無雨,東風自落花。
詩毫黏酒淡,歌袖向人斜。
薄暮忘歸路,垂楊噪亂鵶。
拂簷拖地對前墀,蝶影蜂聲爛熳時。
萬倍馨香勝玉蘂,一生顏色笑西施。
忘歸醉客臨高架,恃寵佳人索好枝。
將并舞腰誰得及,惹衣傷手盡從伊。
戚戚復戚戚,期懷安可釋。
百年金石心,中路生死隔。
新墳應草合,舊地空苔色。
白日燈熒熒,凝塵滿幾席。
竟日聲蕭颯,兼風不暫闌。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漁寒。
地僻苔生易,林疎鳥宿難。
誰知苦吟者,坐聽一燈殘。
鴻鴈離群后,成行憶日存。
誰知歸故里,只得奠吟魂。
蟲蠹書盈篋,人稀草擁門。
從茲長慟后,獨自奉晨昏。
欲為皇王服遠戎,萬人金甲鼓鼙中。
陣云黯塞三邊黑,兵血愁天一片紅。
半夜翻營旗攪月,深秋防戍劒磨風。
謗書未及明君??,臥骨將軍已歿功。
悒悒復悒悒,思君安可及。
永日在堦前,披衣隨風立。
高樓暮角斷,遠樹寒鴉集。
惆悵幾行書,遺蹤墨猶濕。
煙蘿擁竹關,物外自求安。
逼枕溪聲近,當簷岳色寒。
藥苗應自采,琴調對誰彈。
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掛冠。
丹陵五牙客,昨日羅浮歸。
赤斧尋不得,煙霞空滿衣。
試于華陽問,果遇三茅知。
采藥向十洲,同行牧羊兒。
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
留空雙白鶴,巢在長松枝。
浮生多夭枉,惟爾最堪悲。
同氣未歸日,慈親臨老時。
舊詩傳海嶠,新冢枕江湄。
遺稚嗚嗚處,黃昏繞穗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