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書折枝梅寄馮元用叔侄二首 其一
鐘阜巉巖玉照新,
乾坤何處不逢春。
持將水部官梅去,
卻寄羅浮閣里人。
鐘阜巉巖玉照新,
乾坤何處不逢春。
持將水部官梅去,
卻寄羅浮閣里人。
鐘阜山險峻峭拔,梅花如美玉般清新照人,天地之間哪里不是春意盎然。我拿著水部員外郎所賞鑒的官梅,寄給羅浮閣里的你們。
鐘阜:山名,即鐘山,在今江蘇南京。巉巖:險峻陡峭的樣子。
玉照新:形容梅花像美玉一樣清新照人。
水部官梅:南朝宋詩人鮑照之弟鮑照曾任水部員外郎,其有《梅花落》詩,后以“水部官梅”指梅花。
羅浮閣:具體所指不詳,推測是馮元用叔侄所在之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詩人看到鐘阜山的梅花盛開,春意正濃,便想到遠方的馮元用叔侄,于是題詩寄梅以表情誼。
這首詩主旨是借寄梅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其特點是意境開闊,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人借物寄情的傳統。
春風未肯催桃李,留得疏籬淺淡香。
平生意思春風里,信手題詩不用工。
閒處謾憂當世事,靜中方識古人心。
荷衣鶴發老滄波,尺牘遙傳念釣蓑。
目斷天涯秋月滿,夢飛江左暮云多。
新詩古調難為和,叢菊丹巖只自歌。
海內才名珍重意,著書終日掩藤蘿。
翳曉疏欞,弄晴煙幕,悶懷離緒懨懨。旅鬢惺忪,暗床弦索空懸。露房煙靨知何限,黯倚墻、臨水依然。恁春歸、帶眼頻移,半臂慵添。
重簾怯卷甌香寂,驀扶頭未醒,春在愁邊。并袖攜樽,記曾月下星前。清吟側帽無憀極,甚東風、吹惱樊川。認衫痕、香色今番,黯淡爐煙。
地僻傳聞新事少,
路遙牽率故人多。
春深淺。重簾幾日風如剪。風如剪。落花無數,滿階紅軟。
舊年病到今年倦。藥爐火細銀屏掩。銀屏掩。閑愁多少,與春同遠。
自君之出矣,日日理亂絲。絲已織成綺,君歸尚無期。
自君之出矣,夜夜望明河。河水隔牛女,不得常相過。
幾處空城畫角催,憑高暮色暫相開。
江流不斷龍雷動,日落斜臨{土壁}堄來。
短發三秋常望氣,故人千里共登臺。
干戈已隔霜前信,高柳頻年雁未回。
流水繞孤村,問是誰家住。不信孤山處士來,別有梅花墅。
客到我應歡,我醉君須恕。多少園亭沒主人,道不如歸去。
高登碧峰頂,靜坐仙姑洞。
細聽仙梵音,不作紅塵夢。
半鉤明月懸,萬壑涼風送。
倚樓天欲曙,誰將玉簫弄。
槁木忘榮謝,閑云任卷舒。
慵為繞枝鵲,寧作蠹書魚。
羈旅心常折,親朋夢亦疏。
溪頭釣船在,恐負此心初。
平生皖城友,
當世白蓮師。
金策搖何處,
碧云愁莫時。
月臨無盡界,
鳥擇最高枝。
同病還同老,
浮沈愧所知。
毳暮韋氈敢晏眠,朔風吹雪雁連天。能開強弩東西射,慣蹶名王左右賢。豎子何知無骨相,丈夫端不受人憐。輪蹄幾度關山月,忽忽流光又一年。
倉皇烽火起無端,始信家山蜀道難。廿載雄文驚說項,半生心事悔瞻韓。愛才誰肯焦桐爨,感遇終羞劍鋏彈。百計不如歸去好,海天萬里任雕盤。
教化于今遍海疆,
感恩知己兩難忘。
因緣自結三生石,
道誼分來一瓣香。
繼世貽謀承燕翼,
傳家經術在文章。
固知霖雨多遺澤,
厥后蒸蒸見克昌。
斷楊岐正脈,滅臨濟綱宗。
猿啼碧嶂,月鎖千峰。
影落于闐國,人在大遼東。
應緣淡泊,無分從容。
謂是運庵真面目,澄潭不許臥蒼龍。
玉蘭花下同呼酒,愛此名瓷小戶加。
飲到清明剛百六,雙卮留伴殿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