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再別諸君二首
何處簫聲墜月明,天風吹亂武夷情。嬋娟萬里秋如水,吾欲乘槎問太清。
露下金莖鳷鵲愁,銀河倒遂彩云流。攜君一片長安月,去醉千江白鷺秋。
何處簫聲墜月明,天風吹亂武夷情。嬋娟萬里秋如水,吾欲乘槎問太清。
露下金莖鳷鵲愁,銀河倒遂彩云流。攜君一片長安月,去醉千江白鷺秋。
哪里傳來的簫聲在明月下飄蕩,天風吹亂了我對武夷的情思。皎潔的月亮照耀萬里,秋夜清涼如水,我真想乘著木筏去探尋天空的奧秘。露珠從銅柱上滴落,鳷鵲樓也仿佛在哀愁,銀河仿佛倒流,彩云隨之飄流。我帶著這一片如長安般美好的月色,與諸君一同去沉醉在千江秋夜中,看白鷺棲息。
槎:木筏。太清:天空。金莖:銅柱,這里可能指代華麗的建筑。鳷鵲:漢代觀名,這里借指高樓。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題‘月夜再別諸君’可知,是詩人在月夜與友人分別時所作。可能當時詩人心境既有離別的不舍,又有對未來的憧憬和對自然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的惜別,特點是意境優美,情感豐富,將自然之景與個人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造詣,以獨特的視角和優美的語言描繪出離別場景。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確論時。
若以后時為失計,必將先手作知幾。
三千賓客成何夢,百二山河付阿誰。
弄巧既多翻作拙,堯夫非是愛吟詩。
勤為浮屠人,形類心不偶。獨負山林棲,遠犯風塵走。
如聞大眾居,乃是賢豪藪。專意學文章,韓編不離手。
退之所尚者,豈以言深厚。徑馳周孔域,不為雜說誘。
大凡民之生,蟲豸均一丑。圣人酌中道,君臣與夫婦。
飲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不喜釋老言,詆斥遭誣負。
子今讀其書,無乃相紛糾。學本勿學末,何為恤眾口。
病來安健賦詩夸,甲子新移一歲加。
吾道所存唯浩氣,世緣何著但空花。
煙云已過同歸鴈,楊柳初藏并宿鴉。
便擬尋山逐幽趣,春泥隨馬上須遮。
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過入春生。
故人偏愛云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
衰病萬緣皆絕慮,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題原是山家寶,盡日虛堂試品程。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贊易時。
士昧固難分體用,人靈豈不異蓍龜。
吉兇只向面前決,動靜何煩心上疑。
由此敢開天下口,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用畜時。
史籍始終明治亂,經書表里見安危。
庖羲可作三才主,孔子當為萬世師。
不止前言與往行,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喜老時。
好話說時常愈疾,善人逢處每忘機。
此心是物難為動,其志唯天然后知。
詩是堯夫分付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十年前倅北州來,平日風情尚壯哉。
玉水聲中寒濯筆,石楠鄉里夜銜杯。
可憐白首成何事,猶得紅旌向北回。
太守故人應笑我,踐言堪媿子陵臺。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登閣時。
往事千年徒渺漭,斜陽一片漫光輝。
伊川洛川水似線,太室少室峰如錐。
爭者從來有閑氣,堯夫非是愛吟詩。
南北逢除日,天涯有去舟。
蠻城和雨閉,峽水帶春流。
不負新年感,惟多故國愁。
寧無賀新酒,徒此事羈囚。
亭上芳樽惜別人,亭前斜日欲歸輪。
傷心定是丹楓樹,拂面空來紫陌塵。
歲月暗驚山色古,愁情長與草芽新。
何時此地回飛蓋,寂寞欄干又一春。
系自我者,可以力行。
系自人者,難乎力爭。
貴為萬乘,亦莫之矜。
賤為匹夫,亦莫之凌。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可愛時。
已著意時仍著意,未加辭處與加辭。
物皆有理我何者,天且不言人代之。
代了天工無限說,堯夫非是愛吟詩。
是短非長,好丹非素。
一生區區,未免愛惡。
愛惡不去,何由是非。
愛惡既去,是非何為。
弟兄尚路人,它人安可從。
人心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嶷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死已久,何人繼其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