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題黃仲則先生詞稿后即和集中原韻
展卷吟懷放。嘆斯人、文章歌哭,古今同望。豈止才華傾八斗,應是閑愁無量。休更似、落梅凄悵。鶴背風高仙骨冷,剩人間、塵土詩魂葬。星欲墜,月痕蕩。
玉笙寒徹瓊筵上。記當時、金徽按拍,狂吟情況。是否嫏嬛曾有約,歸去琳宮無恙。聽砧度、良宵深巷。靜掩鮫紋秋夢瘦,冷西風、雪涴茱萸帳。誰擊碎,珊瑚響。
展卷吟懷放。嘆斯人、文章歌哭,古今同望。豈止才華傾八斗,應是閑愁無量。休更似、落梅凄悵。鶴背風高仙骨冷,剩人間、塵土詩魂葬。星欲墜,月痕蕩。
玉笙寒徹瓊筵上。記當時、金徽按拍,狂吟情況。是否嫏嬛曾有約,歸去琳宮無恙。聽砧度、良宵深巷。靜掩鮫紋秋夢瘦,冷西風、雪涴茱萸帳。誰擊碎,珊瑚響。
展開詞稿,我的思緒飛揚。感嘆這位先生,用文章抒發悲喜,古今文人的心境大抵相同。他何止才華橫溢,那閑愁更是無窮無盡。不要像那飄落的梅花般凄涼惆悵。他如乘鶴遨游,仙骨清冷,只留下詩魂在人間被塵土掩埋。星辰似要墜落,月色在蕩漾。玉笙的聲音在華美的筵席上透著寒意。記得當時他按著琴徽節拍,縱情狂吟的模樣。他是否與仙境有約定,回到道觀后一切安好?在深巷中聽著搗衣聲度過良宵。靜靜地掩上鮫紗帳,秋夢都變得消瘦,冷冽的西風,吹著被雪沾染的茱萸帳。是誰擊碎了珊瑚,發出清脆聲響。
金縷曲:詞牌名。
黃仲則:清代詩人。
八斗:形容人極有才華,典出曹植“才高八斗”。
落梅:象征凄涼、哀傷。
鶴背:比喻超凡脫俗的境界。
玉笙:用玉做的笙,泛指華美的笙。
金徽:琴徽的美稱。
嫏嬛:神話中天帝藏書的地方。
琳宮:道觀。
砧:搗衣石,此處指搗衣聲。
鮫紋:指鮫綃帳,一種珍貴的帳子。
雪涴:被雪沾染。
珊瑚響:珊瑚被擊碎的清脆聲響,象征美好事物的破碎。
黃仲則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雖有才華卻在現實中處處碰壁。作者看到他的詞稿,感慨其人生經歷與文學才華,在對黃仲則作品的欣賞與共鳴中創作此詞,表達對他的追思與同情。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對黃仲則的贊賞與同情。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它是對黃仲則文學成就的一種肯定與紀念,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懷才不遇者的關注。
海潮音入佛耳,
薰風句達帝聰。
我已陽喑不語,
君無借聽于聾。
水面紅鮮恥絳唇,尋常侍從有天神。
整齊紺發云千縷,端麗慈容月一輪。
素舸欲沉威濟物,霜刀曾斷福沾人。
世間多少誠心者,智燭惟求照耀身。
鄴下尋鴛瓦,當年閣建霞。云何頭已白,猶想婿喬家。
傅翼縱虎飛,還為虎所食。可憐王佐才,不識曹孟德。
祖父并為公,兄弟欲為帝。不弟亦不兄,稱帝若兒戲。
貌雅心多疑,名士只如此。舉國授他人,劉琮真肖子。
天涯遠,凝望迢遞層陰,夕陽一線。幾番拚不相思,曾種情苗,待誰割斷。
初相見,也似輕薄楊花,隨風飄轉。無聊且付閒心,燈下香前,自尋幽愿。
漫道天臺桃徑,重逢劉阮,殘紅一片。又隨流水飄零,凋殘故苑。
盈盈脈脈,煙鎖芙蓉巘。勞想像、扇影低回,佩聲繾綣。
夢里啼鶯,似把游人喚。又恐春期淺,辜負卻、翩翩畫梁雙燕。此情誰欣,一簾春晚。
亭午荷香不著衣,
圍荷高柳未全非。
廿年簪筆經行地,
今日初成買棹歸。
天柱峰頭吐細泉,
清音亭下玉瑯然。
可能為滌肝腸滓,
容我超搖五洞天。
金絲蹙霧紅衫薄。絕代佳人何寂寞。
鳥飛殘照水煙開,霜覆鶴身松子落。
朝來始向花前覺。瘦竹亸煙遮板閣。
但曾行處遍尋看,不然日暮還家錯。
中年別意增懷抱,昨夜秋聲到客船。
流水孤村鴉好在,平沙遠景雁依然。
惜無繡口供吟筆,只有莼羹愧昔賢。
付與西湖林處士,重陽健倒菊花前。
東南多勝境,郭外列高峘。
乍覺嵐屏展,應知嶂畫難。
霧崖披半豹,冰嶺裂層巒。
玉筍形全肖,芙蓉影似刓。
仙鬟欹漢表,佛髻缺云端。
豈少為山簣,偏宜側面看。
開窗疑隱現,排闥雜青丹。
蠟屐如堪陟,登臨縱大觀。
秋草蓬門,剝啄誰歟,起我閑眠。驚故人遠訪,翻疑是夢,清尊重把,私怪何緣。昨歲東亭,別君九月,彈指花黃又一年。欣無恙,只近來雙鬢,漸白于前。
似公六十堪憐。卻孥寄、他鄉甚日還。縱菊荒松老,室廬安在,牛眠馬鬣,邱墓依然。為囑明春,歸來故國,舊業還馀數頃田。如吾輩,更子孫相約,釣雨耕煙。
東阡北陌坐淹時,偶為高風振羽儀。十丈蓮花開處遠,三年楮葉刻成遲。鬢毛但速安仁老,錢粟難輸曼倩饑。尚賴故人遙省憶,發揮春色有新詩。
萬古流空一鳥沉,衣冠常苦事違心。七行俱下知君舊,四者難并笑我今。梅已偷春成國色,云猶憑臘造天陰。美人綠綺煩遙贈,莫致南金增永吟。
灃水店頭春盡日,送君上馬謫通川。
夷陵峽口明月夜,此處逢君是偶然。
一別五年方見面,相攜三宿未回船。
坐從日暮唯長嘆,語到天明竟未眠。
齒發蹉跎將五十,關河迢遞過三千。
生涯共寄滄江上,鄉國俱拋白日邊。
往事渺茫都似夢,舊游流落半歸泉。
醉悲灑淚春杯里,吟苦支頤曉燭前。
莫問龍鐘惡官職,且聽清脆好文篇。
別來只是成詩癖,老去何曾更酒顛。
各限王程須去住,重開離宴貴留連。
黃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東卷別筵。
神女臺云閑繚繞,使君灘水急潺湲。
風凄暝色愁楊柳,月吊宵聲哭杜鵑。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君還秦地辭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煙。
未死會應相見在,又知何地復何年。
老夫歸興滿青山,竹里逢僧心事間。
滄海路尋杯底渡,白門家在定中還。
傳經幾譯西來意,杖錫誰從北渡關。
若會浪師勞寄語,鏡湖煙水待開顏。
篷窗心跡羨沙鷗,
幾處疏林映玉鉤。
柔櫓聲中黃葉冷,
奚囊載得一江秋。
生平忠膽上摩天,
兩鬢如絲山水緣。
欲向翠微窮望眼,
淮山無數鎖春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