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二弟見降羌過洛
百代興亡吐谷渾,
圣主神謨不世恩。
解縛再生有孫子,
無勞倚笑上東門。
百代興亡吐谷渾,
圣主神謨不世恩。
解縛再生有孫子,
無勞倚笑上東門。
歷經百代興衰的吐谷渾,如今遇到圣明君主有著非凡的謀略與罕見的恩澤。被解開束縛重獲新生的降羌子孫們,不用再像當年那樣勞煩有人倚門嘲笑他們了。
吐谷渾: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這里借指降羌。
圣主:指皇帝。
神謨:指皇帝的謀略。
不世恩:罕見的恩澤。
解縛再生:解開束縛,重獲新生,指降羌被朝廷寬大處理。
上東門:洛陽城門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朝廷對邊疆少數民族采取了懷柔政策,有降羌經過洛陽,詩人的十二弟可能寫了相關的詩,詩人便以此詩相和,表達對朝廷政策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朝廷對降羌的寬大政策,體現了圣主的謀略和恩澤。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和詩人的態度。
信步踏秋色,疏鐘時一聞。
風清涼似水,山遠淡于云。
忽叩紫霄觀,不逢華蓋君。
蒼蒼歸路杳,松竹帶斜曛。
泥蟠蟄臥久潛蹤,
一旦青云得路通。
利物濟人功已了,
卻遺凡骨返仙宮。
黃金華發兩飄蕭,
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紅簾底月,
四廂花影怒于潮。
汛掃柴門出候君,春泥野草綠紛紛。寧知夜半山陰雪,翻作江東日暮云。
春日尋芳偶未回,不知江上故人來。歸來驚見留題處,踏破林陰一片苔。
磴道歷危盤,層煙鎖蒼叆。
靈隱與天竺,高峰此焉在。
候曉策籃輿,捫蘿躡魁磊。
行者如沙蟲,蹩躠相負戴。
勞苦出盤飧,牽曳佐欸乃。
累級時一息,將輟氣愈倍。
杯勺指江湖,微茫望云海。
煙火隔氛埃,平沙滅浮彩。
曠覽覺神怡,流光悵容改。
塵網戒徒勞,河清恐難待。
梧陰已過墻,推枕別羲皇。
樹腳留殘雨,山眉媚夕陽。
私蛙登草閣,幺鳳宿花房。
野色蒼茫至,迎風聞暗香。
石頭東畔鳳城隈,草色年年周處臺。欲下江山鄒湛淚,況緣尊酒謝公開。
秋聲是處疑橫笛,明月窺人數引杯。千載登臨只如此,古人不見又重來。
青絲雙挈楚州紅,走馬傳邀過竹東。搖落園林多受日,斷行鴻雁故排風。
傷心故國高樓夜,對語寒花蔓草中。莫唱隔江商女曲,暮煙何處六朝宮。
鈴索沉沉處,幽齋小睡宜。
松高知宅舊,樹老得春遲。
屏曲書圍坐,花香夢入詩。
捲簾新月好,皎皎在東籬。
蘇程梨栗侶,情重最思君。
共蹋斜街月,同攀泰頂云。
池波沉影事,書案記平分。
知有桃根伴,還箋儻報聞。
谷口凝陰宿雪淹,
槎枒望斷白云尖。
夜來野燒剛馀得,
一樹垂垂出短檐。
穹窿飄渺。碧海三山瑤草。劍光寒。
玉斧滋晴露,瓊花護醮壇。
靈隨龍竹引,香逐鳳簫殘。
隱現金天掌,是毫端。
山泉漱玉琴,
塵世誰知音。
植杖憩于此,
頓消名利心。
生不愿為官堤柳,削皮斬枝若枯帚。列樹空存表道名,攀條無復行人手。
漠漠平原一片塵,天涯無樹著青春。寒鴉落日棲不得,孤根月黑如長人。
人生榮悴都如此,得意從來偶然爾。靈和風度祇當年,江潭搖落秋風里。
二月西湖春尚寒,萬條低亞玉闌干。誰道東風一種樹,江南江北不同看。
絕域從軍計惘然,
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
負盡狂名十五年。
中旨才傳出漢宮,直教歡喜到兒童。
如聞元祐征司馬,未許東山臥謝公。
列郡應多投墨綬,當朝誰不避青驄。
澄清豈但荊襄路,佇見吁謨沃圣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