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花百詠詩 其七十四 樵徑梅
谷口凝陰宿雪淹,
槎枒望斷白云尖。
夜來野燒剛馀得,
一樹垂垂出短檐。
谷口凝陰宿雪淹,
槎枒望斷白云尖。
夜來野燒剛馀得,
一樹垂垂出短檐。
山谷口陰云凝聚,舊雪久積未化,極目遠望,只見白云繚繞的山尖處,梅樹枝干交錯。昨夜野外山火過后,只剩下這么一棵梅花樹,它的枝條垂落在短檐之外。
凝陰:陰云凝聚。
宿雪:舊雪,積雪。
槎枒(chá yā):形容樹枝交錯、參差不齊的樣子。
野燒:野外燃燒的火,多為山火。
垂垂:形容枝條下垂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作者可能在游歷山林時,看到經歷山火后仍頑強生存的梅花,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環境也存在一些動蕩或困難,詩人借梅花表達對堅韌精神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梅花在惡劣環境中不屈的精神。其特點是通過環境描寫突出梅花的堅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獨特感悟。
祠宮懸宿靄,藏祀肅趨謁。飛蓋晴云褰,委佩清香發。灌焫闡精誠,神靈儼飄忽。高堂欽受均,行廚富肴核。藻景緣壺觴,光氣薄靈樾。醉躡青云梯,相期上蟾窟。
素壁橫天,望雪影疑云,泬寥春色。古寺臨崖,銹燈撐夜,羊腸漫生寬窄。泉華冷白。越巖直下瀾滄碧。聽羌笛。空際、冷風吹老俊游屐。呼朋凍雀,擁夢江聲,恍然聽來,山雨沈寂。算浮生、空吟露草,幽蘿欲捲未歸客。陵谷或馀滄海跡。獨銷凝處,濛濛蜃氣猶腥,虛煙迷嶺,錦幡浮驛。
論心一載便千秋,不向今人不古求。馀子中原俱碌碌,丈夫世上未悠悠。
禮樂猶存魯兩生,至今聞者尚心傾。乾坤已正高皇統,制作還隨漢事更。世情迥與淳風別,山色須看過雨明。枕底白云閒一片,直從南斗跨東溟。
陽和散逐管灰浮,節物那知人倦游。無可奈何霜后冷,急推不去眼中愁。康衢結束新裳雜,飛蓋追隨賀客稠。猶有禰衡漫一刺,侯門如海未容投。筆墨如山寧療饑,漫勞紅日一絲遲。濁醪有理貧難醉,坐客無氈寒見欺。占歲豐兇云物動,漏春消息管灰知。江南梅使無恙否,腸斷隴頭花一枝。
望山尋水不憚遙,白云紅樹喜相招。夢回茅屋瀟瀟雨,又得留君住一宵。
鄙夫爭一身,身外匪所計。有如魏帝秦,何與魯連事。先生獨倜儻,慷慨決大義。五岳倒地輕,滄海連天沸。吐舌如吐刀,鋒鋒著人厲。白日走秦兵,先生天下士。
朝求百騎盡如龍,趙女齊兒一隊中。席帽長衫渾不辨,只教銀鐙露雙弓。
蒿蓬相因依,飄飄逐風起。風力有時息,零落在泥滓。蘭蕙幽且清,揚輝被芳沚。白露凝為霜,華葉亦披靡。蒿蓬何足嘆,嘅此蕙與蘭。蘭衰有馀馥,猶足奉君歡。
粉戶為郎兩見春,當時曾識濟川人。留侯再踐功名地,白也今為放逐臣。自笑鳧鴻飛渤澥,卻慚冠劍拂埃塵。數奇自是平生事,終始須期入大鈞。
西膠博士金門客,白馬青袍夾城陌。天池種藻上林花,身受皇恩不顧家。春風幾見橋門柳,祿米唯應足沽酒。囊無一物寄妻孥,篋有空書示僚友。憶昨驪駒未別鄉,新寧山水競風光。縣人爭揖芭蕉館,墨客都尋柿葉房。六平山下秋同屐,半占峰南夜聯席。別后相思何處尋,鳳臺碧草連天色。王門記室最情親,官暇相過德有鄰。飛札定應思漫士,因風也或寄樵人。
長城骸骨丘山積,群雄操戈爭奮擊。將軍手提三尺劍,長呼渡江天地坼。馬上叱咤風雷生,千人萬人俱辟易。新安坑平士卒怨,咸陽火烈宮殿厄。衣錦得志歸故鄉,詎知縞素起相責。陳平談笑捐黃金,一朝君臣坐離隔。事幾盡逐亞父去,帷幄空虛竟無策。吁嗟垓下兵盡折,慷慨歌聲繞營壁。八千子弟在者誰,獨擁虞姬帳中泣。倉皇不上亭長舟,膏血甘濡漢人戟。回首英雄安在哉,古廟虛涼尚陳跡。愁予泚筆一長吟,簫瑟江風暮潮急。
匆匆窗下取吳鉤,使者星馳不肯留。遂使鴻毛輕一死,卻存馬鬣重千秋。
巖廊肅文欽,芳區恣幽騁。寬糾豈異性,拘曠本殊摬。嵚岑路寢東,森疏嘉樹靜。珍叢媚朱夏,秀干揚修景。曳琚群彥集,拄笏萬慮屏。仰望南城苑,飛除帶崇嶺。?峞白玉閣,要眇黃金井。季主飾觀眺,哲王擯游幸。自非淵圣姿,誰保天步永。
博學果何謂,書不可不讀。子思繼以審,子夏繼以篤。是皆返諸心,夫豈泥簡牘。試一憑危樓,萬里送鴻鵠。羲皇卦未畫,世間有何書。今人所校者,惟亥豕魯魚。曷不洗肺腸,求諸天地初。此理儻有得,萬卷皆空虛。所謂先天易,諸人識不破。獨一觀物翁,入手不放過。太極是生兩,然后品物播。參以邵子言,佛老義自墮。誤訓若稽古,字至于三萬。一言思無邪,可以了群怨。世人爾所有,夜光珠徑寸。吾儕道固窮,君子兼山艮。揚雄論立師,始于書一卷。曾子貫忠恕,本無書可傳。趙子足著述,古今妙貫穿。考諸領袖間,深衣有表撰。朱先之桑梓,如我二人者。趙子于吟詩,一字不妄下。虛叟明八十,硉矹老病馬。年齡已衰頹,文字亦茍且。妙年嘗自負,韓子補天筆。年及渭濱人,今也老無力。送君如燕都,誰門可長揖。蘇舉黃自代,靖翁獨我識。言詩卜子夏,作賦馬相如。三十六字母,文公之四書。知君便便中,自有一石渠。以貌失子羽,諸公其慎諸。魯語第一篇,子曰即次有。有子與曾子,專美孔圣后。乃知古學者,尊師復重友。君之師友何,殆不止韓柳。后生信可畏,君年未四旬。我老長空倍,閒將三十春。學行各有見,出處何必均。寧將詩泣鬼,肯與錢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