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袁柱石過顧
去年頻共酌,此日不相過。一水原非隔,扁舟汝自磋。
冠裳雖暫改,意氣近如何。世事君知否,浮云晚更多。
宛宛新醪熟,依依舊客過。傾予一斗酒,銷卻幾沉疴。
歸棹風云急,綈袍情緒多。定期同信宿,劇有遏云歌。
去年頻共酌,此日不相過。一水原非隔,扁舟汝自磋。
冠裳雖暫改,意氣近如何。世事君知否,浮云晚更多。
宛宛新醪熟,依依舊客過。傾予一斗酒,銷卻幾沉疴。
歸棹風云急,綈袍情緒多。定期同信宿,劇有遏云歌。
去年我們頻繁一起飲酒,如今你卻不來探訪。一條河水本不能阻隔,是你自己猶豫沒乘小船前來。你的穿著雖然暫時改變,不知如今意氣如何。你可知道當下世事,傍晚的浮云越來越多。清香的新酒剛剛釀好,依舊有老友前來。我倒出一斗美酒,或許能消除我心中的煩悶。你回去時風云急切,我對你的關懷之情頗多。約定好一起住宿兩晚,到時定有高亢的歌聲。
頻:頻繁。
過:拜訪。
扁舟:小船。
磋:猶豫。
冠裳:帽子和衣裳,借指人的穿著。
新醪:新釀的酒。
綈袍:借指對人的關懷。
信宿:連住兩夜。
?。荷?,極。遏云歌:指高亢的歌聲。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變化之中,詩人與老友去年頻繁相聚飲酒,如今老友卻未到訪,詩人借此詩表達對老友的思念和對世事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老友的思念和對世事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日常場景和自然意象來傳達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湖山蒼蒼,湖水茫茫。
丹楓飄錦,金橘鋪黃。
明眼衲僧,隨境轉圣凡,無處覓行藏。
短棹擊空明,扁舟似葉輕。
殘星低兩漢,缺月上三更。
木鐸他山響,漁歌隔塢聲。
恍疑仙島近,身世在蓬瀛。
居然穿雨際,的的炫輕盈。
高閣今相望,遙心一倍生。
元云光漸曙,淺水影微縈。
經歲含情待,天涯已贈瓊。
高閣中夜坐,攬此山上月。
目盡意未已,移步向林樾。
碧草色欲無,朱華影俱白。
微火出上方,清風吹片石。
人語漸不聞,吾心共幽闃。
靜理常在山,浮生喜為客。
清光永若茲,芳菲有消歇。
茗碗熏爐位置偏,山房絕似小吳船。砌花種別爭春綻,庭樹陰交障日圓。移榻久無殘客對,修齋漸與退僧緣。一團蒲上閑披褐,誰道金閨已十年。
飯鐘粥鼓接名藍,如海紅香寄一庵。例有高流樂晨夕,判無熱客利西南。檐牙虛籟吟聲合,屋角晴嵐畫意參。我在長安叨舊雨,閑居風味略能諳。
昔款依稀記弱齡,烏衣門巷錦帆涇。春潮兩槳人初到,夜雨重簾酒乍醒。香火心情偏澹蕩,雪泥蹤跡總飄零。一龕今日安跏穩,折腳鐺邊說與聽。
到來便當脫朝簪,晝拓湘欞暑不侵。橫閣露枝延鶴夢,填階風葉壓蛩音。居安僻地除官樣,人閱中年長道心。莫怪句留常永夕,天涯何處托苔芩。
老根先入遠煙膠,
更取纖枝束細毫。
再作一家香氣聚,
幽人研弄亦風騷。
傲骨飽經霜,虬枝歷歲長。
高風懷靖節,秋意寫柴桑。
本是君家物,猶聞墨妙香。
停云賡未得,詩思托微茫。
鐙殘漏盡未停披,一卷淋浪白傅詩。
獨坐渾忘通夜永,相看又是十年遲。
青衫江上人還健,紅板聲中酒莫辭。
最是長安行樂處,紅墻銀漢起人思。
莫唱當年《長恨歌》,
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
淚比長生殿上多!
大武高盤海上浮,登臨涼氣滿浯州。乘槎漫憶三秋客,濯足遙從萬里流。
地拆南溟稀過雁,天回絕壁倚牽牛。潮聲夜落云霞凈,縹緲猶疑到十洲。
海上芙蓉萬仞開,翠含飛閣亦奇哉。檐前日抱扶桑上,樹杪風吹碣石來。
哀壑莫云看倚劍,高秋落葉伴登臺。東南天柱雄今古,安得樓船下瀨才。
堂因水得名,方沼當其后。
漪瀾蕩榱桷,窗戶挹花柳。
蟲魚不避人,鷗鷺若相友。
午枕夏簟涼,此樂亦奚有。
小字桃根姊妹傳,輕舟如葉載團圞。眉邊山色愁雙暈,眼底潮痕酒一圈。
風側側,月圓圓。兩枝飛槳渡頭船。曲終楊柳紅橋路,過盡青溪幾個灣。
荒城斗大賦山囚,卻有洼尊似道州。
砌畔花開羅漢面,窗前果結釋迦頭。
何人為下常懸榻,此屋原如不系舟。
歸去茅檐閑炙背,煙濤還與話瀛洲。
鼓楫正中流,蓮塘泛小舟。
連城橋下過,四面芰荷浮。
妙應群機,亨衢得路。
浩浩塵中,如何辨主。
辨得主,進退隨宜,不妨去住。
倒跨楊岐三腳驢,南北東西誇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