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文正公手書伯夷頌墨跡
高賢忠義古今同,
手筆遺編法甚工。
寶軸傳家當不朽,
追懷馀思凜生風。
高賢忠義古今同,
手筆遺編法甚工。
寶軸傳家當不朽,
追懷馀思凜生風。
古往今來,品德高尚且忠義的賢人都是一樣令人敬仰,范仲淹先生留下的手書《伯夷頌》筆法精妙。這珍貴的手書軸卷流傳于家族中,定能不朽,追思緬懷間,讓人頓生敬畏之感。
文正公:即范仲淹,謚號“文正”。
伯夷頌:韓愈所作文章,贊揚伯夷的高尚氣節。
墨跡:指范仲淹書寫《伯夷頌》的手跡。
遺編:遺留下來的著作、手書等。
法甚工:書法筆法非常精妙。
寶軸:珍貴的卷軸,這里指范仲淹手書《伯夷頌》的卷軸。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以忠義和高尚的品德著稱。他書寫《伯夷頌》,體現了對伯夷氣節的推崇。詩人看到范仲淹手書《伯夷頌》的墨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是在范仲淹手書流傳的家族中,或是在相關的文化活動中見到此墨跡。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范仲淹等忠義高賢,強調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人的敬仰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聞道深村里,結茅三四間。
買田因種秫,移樹為看山。
詩好人皆誦,身安心自閑。
有時思雁蕩,依舊棹舟還。
烏騅一去里門空,
子弟相隨不復東。
作史到今尊本紀,
爭功何必據關中。
稽山碑失秦無頌,
《垓下歌》成楚有風。
未許生擒歸亦恥,
項王畢竟是英雄。
散為器者,乃道之漓。
適于變者,乃法之弊。
衲僧家,如何是事事無礙底句。
濟北老禿兵,
明州憨布袋。
昔年道路曾傾蓋,
今日過逢是故知。
身在病中君屢枉,
道從旴上我何疑。
天機浩浩言難盡,
行色匆匆興未移。
此去應知桃李滿,
春風京口已離披。
小池清且淺,容得一吳舲。
岸染苔痕綠,波涵樹影青。
蘆中翔翡翠,蘋末立蜻蜓。
釣竹閑來把,秋風滿水亭。
何年攘臂此山頭,
風俗傳聞兩督郵。
蜀國至今悲杜宇,
楚人終是戀鴻溝。
滄桑屢換身安屬,
朝市頻更怒未休。
怪事荒唐君莫笑,
古來黨禍本清流。
買駿無人入燕市,一片雄心為誰死。精神滿腹氣壓紙,壁間颯颯風塵起。
主人待汝恩不輕,購汝飼汝繪汝形。龍骨先摹神氣力,兔毛更染好顏色。
晶瑩夾鏡參差錢,羈金絡玉裝寶韉。勢欲飛騰卻不去,回頭似待王良御。
至今落拓猶英豪,雄姿卓犖顧視高。主人掛向長安道,相看共嘆風塵老。
年深墨汁還淋漓,按圖試問畫者誰。名姓不遣俗人識,英雄埋沒胡可知。
卻看圖形感沙漠,馬閑亦是麒麟閣。
數椽正瞰蛟龍窟,九死曾排虎豹關。磨蝎半生留瘴海,癡仙畢世在人間。濤翻怒石晴飛雪,翠滴頹垣雨過山。夢里新豐已相識,長安天上不須還。
影堂秋寂螀啼戶,丙舍更寒水照燈。毀積總歸三寸管,恩深空抱一條冰。朐山石室鳴琴婢,瑞草溪橋守墓僧。羅帶劍铓渾似舊,割愁系悶亦何曾。
蕭然心跡喜雙清,
且得肩頭擔已輕。
老病正須安靜處,
林間風味慰平生。
慚愧云亭半載留。
又銜恩命向炎州。
遄征有幸騎宮馬,
樂事無因戀爽鳩。
尋故步,
話離愁。
觚棱天半夢悠悠。
十年前后三持節,
蒿蔚馀生已白頭。
年來鵝秫足新醅,細雨斜風鎮日催。莫負天公工醞釀,流杯醉看百花開。
當門幾樹老桃花,一到春來爛似霞。拾得紅霞和酒咽,筱云深處是仙家。
西偏竹木湛清幽,鳥語花香也足游。燕子窺簾蘭拜歲,敲詩齊上讀書樓。
兩軍相對靜御枚,畫紙為棋亦快哉。銀燭四圍屏繚繞,何妨戰過一春來。
爭說一年春富貴,人生幾個不銷魂。白茶如雪紅如火,我有芳園莫出門。
樓外青山郭外田,雙流燕尾繞堤前。緣堤種得千條柳,泄漏春光劇可憐。
欹枕背屏山,鏡掩燈明滅。香穗弱難扶,一寸金蠶嚙。
抱影欲成眠,翠被寒疑裂。雙筋亸紅綾,半落聞檐鐵。
黑頭自致已三旌,暫寄江湖適性情。五總龜游欽學富,九皋鶴立見神清。西雍寧累飛章薦,東閤頻蒙倒屣迎。方幸臺躔照苕霅,以茲投劾未能輕。
劇談世事邇來慵,時向煙波掉雪篷。德業未嘗矜久大,光塵惟曲示和同。十年輔政裨元化,萬國賓賢振士風。敢請中興重作頌,袞衣不日見歸公。
世才無八斗,君橐少千金。
欲審低昂處,空傷去住心。
壓簾寒雪護春光,佳畫初披凍欲忘。驚代文章尊刻玉,寸珍金雁逐翱翔。
楊侯馀事工摩印,追琢清新洗瘦頑。鈿閣知音韓約素,風流還遣落人閒。
雕戈蟲鳥法無傳,意匠矜規九府泉。爭似排窠留尺幅,精廬閒品小花箋。
江南花盡佳人暮,瘦馬京華日易斜。惆悵雕龍好身手,蟹膏淬刃刻杓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