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
虬箭叮咚,一天涼暈驚秋□。卷簾新月。花影玲瓏人。
細數歸期,又近重陽節。愁如結。滿城風色。砧杵催寒急。
虬箭叮咚,一天涼暈驚秋□。卷簾新月。花影玲瓏人。
細數歸期,又近重陽節。愁如結。滿城風色。砧杵催寒急。
漏壺聲叮咚作響,秋涼彌漫的天空驚覺秋意漸濃。卷起簾子望見新月,花影下的人兒更顯玲瓏。細數著歸期,轉眼又臨近重陽節。愁緒凝結難解,滿城盡是秋風蕭瑟。搗衣聲急促,催促著寒意更急。
虬箭:古代漏壺的部件,虬指龍形裝飾,箭指漏箭,此處代指漏壺滴水聲。
涼暈:秋涼的氛圍,暈指彌漫的光影或氣息。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的砧石和棒槌,秋夜搗衣為征人制衣,常與離愁相關。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傳統登高、思親的節日。
此詞或為宋代閨怨題材作品,創作于秋夜。詞人因秋寒漸近、重陽將臨,觸景生情,借搗衣聲與漏壺聲,表達對遠方歸人的深切思念與孤寂愁緒。
全詞以秋夜為背景,通過節令變化與景物描寫,刻畫了思婦對歸期的期盼與秋寒催愁的心理,情感真摯,意境幽遠,是典型的婉約詞風之作。
日月還相鬬,星辰屢合圍。
不成誅執法,焉得變危機。
大角纏兵氣,鉤陳出帝畿。
煙塵昏御道,耆舊把天衣。
行在諸軍闕,來朝大將稀。
賢多隱屠釣,王肯載同歸。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
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
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札待潛夫。
盜滅人還亂,兵殘將自疑。
登壇名絕假,報主爾何遲。
領郡輙無色,之官皆有詞。
愿聞哀痛詔,端拱問瘡痍。
峽口大江間,西南控百蠻。
城欹連粉堞,岸斷更青山。
開辟多天險,防隅一水關。
亂離聞鼓角,秋氣動衰顏。
竹涼浸臥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再有朝廷亂,難知消息真。
近傳王在洛,復道使歸秦。
奪馬悲公主,登車泣貴嬪。
蕭關迷北上,滄海欲東巡。
敢料安危體,猶多老大臣。
豈無嵇紹血,霑灑屬車塵。
處處青江帶白蘋,故園猶得見殘春。
雪山斥候無兵馬,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鵝鴨惱比鄰。
習池未覺風流盡,況復旌州賞更新。
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
不知云雨散,虛費短長吟。
山帶烏蠻闊,江連白帝深。
船經一柱觀,留眼共登臨。
時清關失險,世亂戟如林。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據心。
蘆花留客晚,楓樹坐猨深。
疲薾煩親故,諸侯數賜金。
聞說初東幸,孤兒卻走多。
難分太倉粟,競棄魯陽戈。
胡虜登前殿,王公出御河。
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蘿。
君臣重修德,猶足見時和。
彝界荒山頂,蕃州積雪邊。
筑城依白帝,轉粟上青天。
蜀將分旗鼓,羌兵助井泉。
西戎背和好,殺氣日相纏。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過客徑須愁出入,居人不自解東西。
書簽藥里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
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
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
霑衣問行在,走馬向承明。
暮景巴蜀僻,春風江漢清。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幽薊余虵豕,乾坤尚虎狼。
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
大君先息戰,歸馬華山陽。
辛苦三城戍,長防萬里秋。
煙塵浸火井,雨雪閉松州。
風動將軍幕,天寒使者裘。
漫山賊營壘,回首得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