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竹涼浸臥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竹涼浸臥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涼氣從竹林中透進臥室,野外的月光灑滿庭院角落。濃重的露水凝結成水滴落下,稀疏的星星時隱時現。螢火蟲在暗處飛來飛去,只能自己照亮自己,棲息在水邊的鳥兒相互呼喚。世間萬事都在戰亂中,只能白白地為這清夜的逝去而悲傷。
浸:滲透。
庭隅:庭院角落。
重露:濃重的露水。
乍有無:忽隱忽現。
干戈:本指兵器,這里指代戰爭。
徂:過去,逝去。
這首詩大約作于廣德二年(764),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各地藩鎮擁兵自重,戰亂未息。杜甫因好友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他仍心系國家命運。
此詩主旨是借描寫長夜景色,抒發詩人對時局動蕩的憂慮和自身壯志未酬的悲憤。它以景語開篇,情語作結,情景交融,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杜甫詩作中獨具特色。
花冠蕊帔色嬋娟,一曲清簫凌紫煙。不知今日重來意,更住人間幾百年。
黃昏騎得下天龍,巡遍茅山數十峰。采芝卻到蓬萊上,花里猶殘碧玉鐘。
等閑何處得靈方,丹臉云鬟日月長。大羅過卻三千歲,更向人間魅阮郎。
曾隨阿母漢宮齋,鳳駕龍輧列玉階。當時白燕無尋處,今日云鬟見玉釵。
岧岧香積凌空翠,
天上名花落幽地。
老僧相對竟無言,
山鳥卻呼諸佛字。
鹿袖青藜鼠耳巾,
潛夫豈解拜朝臣。
白屋藜床還共入,
山妻老大不羞人。
閏余春早景沉沉,
禊飲風亭恣賞心。
紅袖青娥留永夕,
漢陰寧肯羨山陰。
楚寺春風臘盡時,
含桃先坼一千枝。
老僧不語傍邊坐,
花發人來總不知。
此地緣疏語未通,
歸時老病去無窮。
定知不徹南天竺,
死在條支陰磧中。
錯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誰家白網車,送客入幽塵。銘旌下官道,葬輿去轔轔。蕭條黃蒿中,奠酒花翠新。米雪晚霏微,墓成悄無人。烏鳶下空地,煙火殘荒榛。
生人更多苦,入戶事盈身。營營日易深,卻到不得頻。寂寥孤隧頭,草綠棠梨春。
洛陽城北山,古今葬冥客。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近來送葬人,亦去聞歸聲。豈能車輪疾,漸是墓侵城。城中人不絕,哀挽相次行。莫非北邙后,重向洛城生。
卜地起孤墳,全家送葬去。歸來卻到時,不復重知處。疊疊葬相續,土干草已綠。列紙瀉壺漿,空向春云哭。
入巷蕭條起悲緒,
兒女猶居舊貧處。
塵滿空床屋見天,
獨作驢鳴一聲去。
放螢去,不須留,聚時年少今白頭。
架中科斗萬余卷,且逍遙,還酩酊,仲舒漫不窺園井。
那將寂寞老病身
竹里梅花相并枝,
梅花正發竹枝垂。
風吹總向竹枝上,
直似王家雪下時。
磧凈山高見極邊,
孤烽引上一條煙。
蕃落多晴塵擾擾,
天軍獵到?鵜泉。
永嘉人事盡歸空,逸少遺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余墨,猶共諸泉色不同。
擾擾浮生外,華陽一洞春。
道書金字小,仙圃玉苗新。
芝草迎飛燕,桃花笑俗人。
樓臺爭聳漢,雞犬亦嫌秦。
愿得青芽散,長年駐此身。
秋江欲起白頭波,
賈客瞻風無渡河。
千船火絕寒宵半,
獨聽鐘聲覺寺多。
年少共憐含露色,
老人偏惜委塵紅。
如何遂得心中事,
每要花時不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