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二首 其二
村北村南麥正秋,石榴開遍屋西頭。
槐陰午院初移榻,山色晴簾不下樓。
書卷愛儲高士傳,酒錢堪博醉鄉侯。
草衣木食平生足,不愧當年馬少游。
村北村南麥正秋,石榴開遍屋西頭。
槐陰午院初移榻,山色晴簾不下樓。
書卷愛儲高士傳,酒錢堪博醉鄉侯。
草衣木食平生足,不愧當年馬少游。
村南村北的麥子正到收獲季,屋西頭石榴花已全部開放。中午在槐樹陰涼里剛移來坐榻,晴天透過窗簾能看到山色,人不用下樓。喜愛收藏記載高士事跡的書卷,有酒錢就可盡情飲酒如獲醉鄉侯之樂。一生粗衣淡飯就已滿足,不愧于當年的馬少游。
麥正秋:麥子成熟的季節。
榻:狹長而較矮的床,此處指坐榻。
高士傳:記載品行高尚、超脫世事之人的傳記。
醉鄉侯:指好酒之人。
草衣木食:以草為衣,以樹木果實為食,形容生活簡樸。
馬少游:東漢人,勸其兄馬援不必追求功名利祿,只求衣食溫飽、生活安定。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處于遠離塵世喧囂之地,面對鄉村田園生活,有感而發寫下此詩,體現其追求寧靜、淡泊名利的心境。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閑適鄉村生活的向往與滿足。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閑適。在文學史上體現古代文人對田園生活的審美追求。
西蜀稱天府,由來擅沃饒。云浮玉壘夕,日映錦城朝。南尋九折路,東上七星橋。琴心若易解,令客豈難要。
偶寄塵蹤此地行,試傾俗耳聽泉聲。避煙野鶴穿云去,倚檻山花映酒明。饾饤殽蔬供小酌,平章風景寫馀情。遲留不覺歸來晚,十里松陰接古城。
未便江頭化燕泥,一般飛渡畫樓西。拋開舊緒真無賴,裊斷游絲不肯棲。碎點漫隨春鴨泛,空條又感夜烏啼。建章宮殿無人過,欲問前程路已迷。
骨瘦誰知驥騄名,駑群平視圉夫輕。夷涂好在重驤首,喜見今年春草生。
歲事卜陰晴,朝來霧氣清。天開熙皞象,風度笑歌聲。豐稔傳鄉國,繁華記帝城。客居無好況,愁減為蒼生。
澗沐愛深冷,晨光凈如練。日出發未晞,白云滿吾面。
誰道物齊,俱亡品題。欺唇一鼻直,蓋眼兩眉低。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斫額望之不及,擬心思也還迷。
走馬追鋒直到天,回看北斗落南邊。陰山萬里胡塵凈,只有燒荒一片煙。
七十四歲已見境,九千百步尚尋山。暗從今日逆數轉,能得平生幾日閒。
慈悲與喜舍,歷劫自然深。法要無抱束,緣歸一寸心。
太倉宇宙久陳陳,合與英豪共作新。修造鳳樓須有手,住持烏寺可無人。千官禮絕三司貴,一士心歸萬國春。藉與八風吹六翮,飛騰意度不無神。
徐翁住近萬安山,結茅數椽臨翠灣。良田一望知幾畝,茫茫遠接太湖間。清晨荷鍤戴經去,岸草垂垂未晞露。再耕再讀神忘疲,幾度歸來日將暮。邇年漸覺筋力疏,課子耕耘仍讀書。桑麻繞舍供蠶績,禾黍登場收歲租。羨余辛苦甘農作,仰不愧兮俯不作。堂上親存兄弟安,若個如翁有斯樂。黃雞正肥白酒醇,掃室時復聚比鄰。謳歌鼓腹唐虞世,卻笑桃源避地人。
六月炎威尚著綿,終年多半是寒天。山城不愧官司馬,十日才收稅馬錢。
出戶無言但淚垂,傷心頻動渭陽思。陶村西畔臨溪路,記得提壺送舅時。
細生何愛,倚廬中、寫出半身秋影。石瘦松癯,換年時吟鬢,風柯莫靜。恨佳日、過時思永。薄暮投懷,依依底似,堂前光景。垂髫舊蹤怕省。痛人間路仄,霄宇秋迥。半老孤兒,減雄豪心性。孱軀似病。更惘惘、古愁難整。向曉烏啼,呼娘不見,淚談幃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