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佛閣 題雷約軒“蓮社圖”
鶴林凈土。香界結社,裙屐吟侶。三□東滸。欲疑遁跡、廬岑遠公住。粥魚蝦鼓。金粟影里,塵劫重數。瑤盞頻注。笑它愛酒,柴桑喚難去。
憶昔弁峰頂,舌涌青蓮留法炬。聞說俊游、攜筇曾久佇。想約踐嬉春,來幾新雨。世聞今古。問白業因緣,殘衲能訴。更浮圖、一鈴幽語。
鶴林凈土。香界結社,裙屐吟侶。三□東滸。欲疑遁跡、廬岑遠公住。粥魚蝦鼓。金粟影里,塵劫重數。瑤盞頻注。笑它愛酒,柴桑喚難去。
憶昔弁峰頂,舌涌青蓮留法炬。聞說俊游、攜筇曾久佇。想約踐嬉春,來幾新雨。世聞今古。問白業因緣,殘衲能訴。更浮圖、一鈴幽語。
鶴林寺的凈土之地,佛國勝境中結下詩社,文人雅士相聚吟誦。三(此處原詞缺字)位于東邊水濱,仿佛讓人疑心是當年慧遠法師在廬山隱居之地。粥食與漁歌相和,在佛國光影里,細數塵世劫波。頻頻舉起玉杯,笑那愛酒的陶淵明,即便召喚也難以離開。回憶往昔在弁山之頂,舌根涌出青蓮留下佛法的火炬。聽說當年俊游之士,曾持竹杖久立停留。想著約定共賞春景,迎來幾場新雨。世間古今更迭,試問這善業的因緣,唯有破衲老僧能訴說。更有佛塔上,風鈴傳來幽遠的話語。
蓮社:東晉高僧慧遠于廬山創立的白蓮社,以修凈土為業,為佛教凈土宗前身。
遠公:即慧遠法師,東晉名僧,廬山佛教領袖。
柴桑:代指陶淵明,因其為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此處借指愛酒的隱士。
白業:佛教用語,指善業,與“黑業”(惡業)相對。
浮圖:梵語“佛塔”的音譯。
筇(qióng):竹杖。
金粟:佛教中指佛的法身,此處指佛國光影。
殘衲(nà):破舊的僧衣,代指僧人。
此詞為題雷約軒所繪“蓮社圖”而作。蓮社典出東晉慧遠廬山結社,是文人推崇的隱逸與佛理交融的象征。作者通過題畫,結合自身對文人雅集的回憶,或創作于與友人交游、賞畫論道之際,借畫境抒發對隱逸生活與佛理的感悟。
全詞以“蓮社圖”為核心,串聯佛理典故與文人雅事,既追慕歷史上的隱逸高風,又融入當下的游賞之思,意境幽遠,語言凝練,體現了清代文人題畫詞中禪意與人文結合的典型特色。
風浪而今自忍聞
尚甘客隠大江??
酒家債負將償足
詩境情懐任醉分
愛睡有魔銷椀茗
遣閑無事對爐熏
梧桐井畔敲門處
問字何人訪子云
陋巷深居世已疎,
書齋幽雅更清癯。
神徂圣伏人何在,
古往今來跡易苦。
太極運行常自若,
羲皇向上可潛圖。
渾涵妙處皆全體,
大用周流自不殊。
未撤關河戍,
邊聲動塞鴻。
憂時方恤緯,
聞詔忽號弓。
兩鬢三秋雪,
千林一夜風。
寸心猶未改,
何敢嘆途窮。
山巔復山巔,樹杪復樹杪。
白云已摩肩,青意猶未了。
積蘇笑壤鼠,決眥極飛鳥。
吳濤與越樹,滅沒窺縹緲。
洪荒本無界,所恨見者小。
九萬逍遙游,語大未易少。
同行誰際此心同,我去君留悵北風。兩地相分云袂逺,前峰自掩雪林空。
幾多遣興懐樽爼,千萬將書托燕鴻。獨過顧城湖上晚,已拚絕飲蟄孤篷。
我愛高人巧卜居,
林煙深處著精廬。
煎茶石鼎客當酒,
??筍竹籬自荷鋤。
隱幾要同吾喪我,
鑿池戲問子非魚。
高山流水知音少,
欲去頻聽輒駕車。
僑寄荒津厭鼓鼙,
逆行遣日守羈棲。
天兵未卜何時解,
心事難侔此日齊。
雨醉田家無屐借,
春眠野寺有詩題。
蒲帆行趁東流去,
應目狂蹤類阮嵇。
大江勝絕此無儔,
不省荒寒醉酒樓。
秉燭尚嫌杯數窄,
換舟便覺櫓聲柔。
山連青意為仙塜,
池接黃名是逆流。
僵臥莫知身紀墮,
岸南燈火屬宣州。
雪花侵鬢轉棲棲,
身寄篷窗醉似泥。
荻港水寒鷗聚逺,
蕪湖山近鴈飛低。
客舟泊夜秋無奈,
社鼓催春夢欲迷。
津岸喜登無可語,
不堪明日各東西。
暑夕不能寐,
起坐林間亭。
嚙鼠欺黑月,
流螢亂飛星。
星河光淡泊,
不辨草樹青。
泥泥涼露下,
稍稍殘夢醒。
幽蟲故兒女,
私語如相譍。
鄰鐘自何來,
迢迢入孤聽。
一笑靈龜尾曵涂,扁舟聊復寄菰蒲。
潮生潮落帆來去,云卷云舒山有無。
風定若教胥怒息,月明空憶蠡游孤。
漁翁不識人間事,白髪青蓑酒滿壺。
督府由來十十六秋,
幾回祈去幾回留。
人稱姬旦三朝輔,
誰羨鴟夷一舸游。
葛嶺春風天地醉,
蕪湖夜月戰事今愁。
平生心事青編在,
身與皇家共戚休。
空亭明遠嶂,
老樹黯余矄。
野興臨流坐,
秋聲入夜聞。
漁歸孤棹月,
鶴睡一松云。
記得前溪路,
人家兩岸分。
每懷淵明老,昔欲居南村。
誅茅結矮屋,種桑蔭前軒。
嘉蔬不盈掬,濁酒時一尊。
客至如許行,惟看神農言。
男兒立志要崚嶒,
莫與閭閻較重輕。
一寸光陰無放過,
十年燈火夙修成。
學疏達境還堪愧,
道在窮途亦可亨。
未必儒冠能見悮,
書窗努力繼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