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壬辰秋大旱饑臨江守王幼學監簿極力救民癸巳夏不雨幾成薦餓監簿禱之甚切終有感于天
懇切金章奏,精誠玉帝知。稻粱民性命,豐歉國安危。
苗秀方成實,雨來還及時。人能合天意,天亦順人為。
天續饑民命,神知太守心。驕旸化霖雨,六月借春陰。
早稻先秋熟,晚田儲水深。去年饑欲死,不料到于今。
懇切金章奏,精誠玉帝知。稻粱民性命,豐歉國安危。
苗秀方成實,雨來還及時。人能合天意,天亦順人為。
天續饑民命,神知太守心。驕旸化霖雨,六月借春陰。
早稻先秋熟,晚田儲水深。去年饑欲死,不料到于今。
誠懇地用金章上奏,一片精誠連玉帝也知曉。稻粱關乎百姓的性命,收成好壞關系著國家的安危。禾苗抽穗剛要結實,雨就及時到來。人若能順應天意,上天也會順遂人的作為。上天延續了饑民的性命,神靈了解太守的心意。熾熱的驕陽化作甘霖,六月好似有了春天的陰涼。早稻在秋季前就成熟,晚稻田里蓄滿了水。去年差點餓死,沒想到能活到如今。
金章:可能指上奏的文書等。薦餓:連年饑荒。驕旸:熾熱的太陽。霖雨:連綿大雨。
此詩創作于江西壬辰年秋大旱饑荒、癸巳年夏又面臨旱情之際。臨江守王幼學積極救民,在旱情嚴重時懇切禱雨,最終感動上天降雨緩解旱情,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太守王幼學救民的努力和上天降雨緩解旱情。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反映了當時旱災對百姓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對官員救災和上天庇佑的期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間對民生問題的關注。
天公是春父,后土是春母。
風雨作春媒,桃李為春婦。
桃李嫁春來幾時,春工不肯使人知。
昨夜小桃微破萼,漏泄春情春不覺。
家無儋石儲,日費千鐘飲。
避謗醉為鄉,嗜眠書作枕。
忘機鳥已馴,有道魚不淰。
棲遲天一涯,浪漫歲三稔。
日月漸悠悠,肺腸空凜凜。
平生師孔孟,夙昔陋顏沈。
膺門感恩義,噲等荷題品。
報德力未能,量己事已審。
新詩辱雕鐫,浩嘆忘食寢。
但愿酒不空,何事文如錦。
吏道如棼絲,坐覺意味少。
我豈無一簞,當食自不飽。
邂逅崔子真,霜林挺孤筿。
十日九閉門,想見獨傾倒。
悠悠四十年,識君恨不早。
晤言曾幾何,告別驚草草。
昨枉湖上作,盛贊池亭好。
平生邢子才,投分纻與縞。
政當樂濠魚,定不驚鷗鳥。
解榻念君來,此意不待曉。
似聞百花洲,一雨浄如掃。
夜長更長睡復覺,欲雪不雪寒且風。
人如胡越不覺異,酒味圣賢聊復中。
客來不語雖禮簡,賓去獻弓而愛同。
書生多口慎勿出,累圣消兵在此中。
蕭索嵐州路,天寒已著人。
可憐挾纊日,不待飲冰辰。
涼夜更籌永,清秋月色新。
去無河朔飲,??绤故相親。
我老不聞道,抱疴臥蓬室。
有客晨叩門,竦若秋山直。
借問為誰何,吾祖乃太白。
傾懷露底蘊,始恨晚相得。
時時出詩語,詞源極湍激。
格律竟不凡,窺祖見窗壁。
飄然別我去,此道誰知識。
世豈乏金龜,恐無賀賓客。
顏駟老為郎,三世終不遇。奉春脫挽輅,暫見若平素。
功名豈不佳,用舍真有數。況逢堯舜朝,士多無著處。
赫赫金門開,燕子皆鹓鷺。天顏若春溫,戰栗心恐怖。
奏事幸無他,求福安敢預。李侯衡湘來,朝謁苦未屢。
入對明光宮,爽氣回天顧。立持使者節,褒語宣朝路。
自結明主知,千載實旦暮。富貴在子耳,江南那久住。
努力加飯餐,穩上青云去。
昔日同門生,??弁彯華纓。當年總角彥,束帶揚王庭。
故人憐我頑,千里特寄聲。開緘亦何言,終篇歌鹿鳴。
舉手謝友人,愧君鄭重情。鵬鷃各有適,枉尋余所輕。
三日霖雨足,四郊牟麥稠。
日長渾似夏,風冷卻疑秋。
璧水勞心曲,車輪阻道周。
桃花如爛熳,他日定來游。
編蒲為簾竹為床,先生一室如僧房。
乞米未來朝食粥,閉門不出坐焚香。
銅爐霏霏擢煙縷,長伴詩翁作詩苦。
郁然百和入肝脾,散落詩中出奇語。
昔年我亦預言詩,裹糧問道今其時。
肯將司法盡傳我,愿與先生管香火。
俗儒守一編,賤目則貴耳。
不識古人書,豈識天下士。
君看李長吉,可但州縣已。
異時鳳來儀,故自阿閣起。
秦頭東銜楚尾及,奠方作鎮神靈集。
他山迤邐盡徒趨,中有一峰長騎立。
雨旸吁嗟走祠下,神往救之如躍馬。
深中百丈寒潭底,爵名上公地千里。
去鄉今幾時,未易詰晦朔。但聞葦溪頭,稚柳皆把握。
老豈私我哉,浸潤不頓覺。攬鏡忽悟渠,鬢雪頗斑駮。
喜聞貴人來,文字得商搉。故人五十滿,發黑面丹渥。
乃知出處間,相去如許邈。新詩愈豪放,談笑出飛雹。
留之不肯住,告別意苦確。嗟我獨何愚,斗米尚俛啄。
詩書久遺忘,志氣日齷齪。詎堪剸劇繁,所愿??墝埆。
歸田不須謀,老圃安用學。東皋會相從,共醉村酒濁。
鑒湖繞君家,近在門前路。
置亭昔未善,對面無覓處。
勝地天所儲,造物費陶鑄。
惟昔居者誰,熟視不知措。
會逢賞心人,卓犖見深度。
疏朗引湖山,豁達去屏戶。
開軒明月來,解榻清風駐。
初無結駟勞,怪此咄嗟具。
更得黃絹詞,當煩神物護。
古屋寒無禁,幽眠夢不成。
鼠留窺硯跡,風度響窗聲。
人語天將曉,春陰日未明。
起來搔短發,端自有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