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莊
金陵一超忽,玉燭幾還周。
露積吳臺草,風入郢門楸。
林虛宿斷霧,磴險掛懸流。
拾青非漢策,化緇類秦裘。
牽跡猶多蹇,勞生未寡尤。
獨此他鄉夢,空山明月秋。
金陵一超忽,玉燭幾還周。
露積吳臺草,風入郢門楸。
林虛宿斷霧,磴險掛懸流。
拾青非漢策,化緇類秦裘。
牽跡猶多蹇,勞生未寡尤。
獨此他鄉夢,空山明月秋。
金陵城的時光一晃而過,歲月不知已經過了多少輪回。吳臺的草上積滿了露水,郢門的楸樹在風中搖曳。山林空蕩,殘留的霧氣棲息其中,陡峭的石徑上懸掛著瀑布。追求功名利祿并非漢朝的良策,我卻像在秦國使裘衣變黑那樣徒勞無功。我的行蹤多有不順,勞碌一生也沒少犯錯。唯有在這他鄉的夢里,伴著空山、明月和秋意。
超忽: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玉燭:指四季氣候調和,借指時光。還周:循環往復。
吳臺:泛指吳地的樓臺。
郢門:指楚地。楸:一種樹木。
林虛:山林空蕩。
磴:石徑。
拾青:指謀取官職。漢策:漢朝的政策、策略。
化緇:使黑色。秦裘:典出“黑貂之裘敝”,指奔波勞碌卻沒有成果。
牽跡:行蹤。蹇:不順利。
勞生:勞碌的人生。寡尤:少犯過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流露出的感慨來看,詩人可能在仕途上遭遇不順,漂泊他鄉。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動蕩或競爭壓力,詩人在追求功名的過程中歷經挫折,在一個秋夜宿于山莊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異鄉的孤寂和仕途不順的苦悶。其特點在于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也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技巧。
今日撈土,明日撈土。水深滅頂,嗟嗟辛苦。
去年河決壞運堤,東岸西岸齊傾欹。筑堤用土向水取,名之曰土實則泥。踏泥作塊堆堤上,量土以方真奇想。短長廣狹較分明,高低準尺四圍丈。
春夏之交水溫和,秋深水寒奈若何。底事撈土忘辛苦,冒險沖波為阿堵。
百方土買四萬錢,得錢飽食且安眠。嗟嗟泅夫真可憐,何不去耕南山田。不然臨流結網罟,亦勝水中去撈土。
撫琴馀興事吟箋,
歲序消磨鄴架邊。
海外求書如訪友,
夢中得句若逢仙。
舉杯肯讓青蓮醉,
拜石還如大米顛。
閒里更尋消遣法,
笑拈偈語學參禪。
兒家門對白蘋洲。
夫婿經年事遠游。
楊柳青青古渡頭。
恨輕舟。
不載郎歸載妾愁。
二月花間黃鳥啼,看花人去草萋萋。白云猶似能留客,一片飛來雨石西。
東山春色掛城頭,依舊云霞檻外浮。別墅彈棋聲寂寂,羊曇雙淚為誰流。
烏石山前草閣孤,風流曾集竹林徒。重來多少傷心事,眼底山河邈酒壚。
流水身飄忽,青云意闊疏。儒林看作傳,使者合求書。野月隨丹旐,山煙濕素車。寢門今日淚,一灑為無馀。
王氏仍淮水,賢人減潁川。風流今盡矣,天理舊茫然。親涕沾封篋,交情動絕弦。公卿誰不到,偏夭賈生年。
雪曲從來難賞音,
無機古路綠苔深。
驥寒遠放雁為伴,
鶴晚未歸鴉滿林。
紫領寬袍籠袖醉,
烏紗側帽掉頭吟。
公侯多少身名滅,
李杜光芒尚至今。
綠鬢搔仍短,
青天望倍長。
誰言江月影,
猶自隔河梁。
輾轉不成寐,
肝腸徒自傷。
鄰家問龜卜,
芳訊見秋霜。
理非精妙事非粗,
一性空明徹萬殊。
白發圣人由稚子,
常惺惺處是工夫。
懷情既不盡,
謚隱亦何疑。
截舌帝其怒,
在天靈可欺。
忽忽悲窮處,悠悠感歲華。
暮云如潑墨,春雪不成花。
眼澀燈生暈,詩成字半斜。
殘尊已傾盡,試起問東家。
老來林下養閑軀,
茅屋清虛蚊蚋無。
一徑松虱何處起,
入松穿竹兩三株。
干莫精靈焰欲噴,
?袍公子劍花渾。
夜闌星斗無生氣,
醉后英雄有淚痕。
空說延津龍變化,
會看澤潞鳳騰騫。
馮驩多事彈長鋏,
燒券寧酬國士恩。
前陵陽,后秋浦,此間諸山植如堵。丹霞委兮素霓敷,郁郁乎天闕地肺之名區。
鼓蠡東迤走奇峰,直飲新安江水中。珠林翠崿影芙蓉,頗有乳泉石池流淙淙。
或懸一發于礙風回日之高標,或藏一縷于停云隱霧之深松。猛獸斑而馴伏,翔鸞碧而裔容。
黃山內外別有天,潛與匡廬句曲通云煙。昔人放魚得放龍,龍去山空心悠然。
報以素書盈一卷,教以服食蚤學仙。自是其身有仙骨,龍來迎上陵陽山。
山下舊樵侶,遙從山半語。為問釣車今安在,依然昔時予共女。
情昵起長嘆,佇立久盤桓。欲及浮丘偕子晉,毛褐金策白云間。
凡體塵心將不去,黃鶴千齡呼子安。嶺頭竦絕望八荒,心愉悅兮目蒼茫。
捫取斗牛接飛星,縹緲數峰橫東溟。苔梁一別,石門幽絕。
柏實巖古,松風響輟。俄頃髓凝,他年冶裂。澗花著雨焚,天香向晴爇。
君行至此欲何為,何事春風祇騷屑。
幽棲吾欲問,大雅爾能任。
彩筆青云滿,朱門白雪深。
煙霞叢桂色,風月古松心。
握別春城晚,相思寄浩吟。
削壁巉崖道百盤,輕車一路坐看山。西山日出東山雪,割斷陰晴娘子關。
天涯到處容吾狂,不是詩場即酒場。自去自來無個事,青山橫黛笑人忙。
綠楊深處望并州,落日春寒逼敝裘。省去故人千斛酒,馬鈴繞道過徐溝。
冷泉關外酒旗風,古廟蒼涼斷澗東。我亦多情學兒女,中原事業讓英雄。
紅樓一角掛斜暉,驛路青山繞四圍。柳眼回波向人笑,客隨燕子帶春歸。
一身琴劍慣塵埃,野鶴閑云自往回。踏破春山芳草綠,馱書載酒又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