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其二 送太守王秉
酒罷且勿起,重挽史君須。一身都是和氣,別去意何如。我輩情鐘休問,父老田頭說尹,淚落獨憐渠。秋水見毛發,千尺定無魚。
望清闕,左黃閣,右紫樞。東風桃李陌上,下馬拜除書。屈指吾生馀幾,多病故人痛飲,此事正愁馀。江湖有歸雁,能寄草堂無。
酒罷且勿起,重挽史君須。一身都是和氣,別去意何如。我輩情鐘休問,父老田頭說尹,淚落獨憐渠。秋水見毛發,千尺定無魚。
望清闕,左黃閣,右紫樞。東風桃李陌上,下馬拜除書。屈指吾生馀幾,多病故人痛飲,此事正愁馀。江湖有歸雁,能寄草堂無。
酒宴結束先別起身,一定要再次挽留太守。您渾身都洋溢著和氣,這一分別不知您心意如何。我們這些人情感深厚不必多問,父老鄉親在田頭談論您,都傷心落淚,我獨自憐惜您的離去。秋水清澈能看見毛發,水深千尺卻沒有魚。遙望皇宮,左邊是宰相官署,右邊是樞密院。在東風吹拂的桃李小路上,您下馬拜受任命詔書。屈指算來我這一生還剩多少時光,我多病在身,老友您又要痛飲分別,這真讓我發愁。江湖上有歸雁,能否幫我給您寄信到住處呢?
史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指太守王秉。
渠:他,指太守王秉。
清闕:指皇宮。
黃閣:漢代丞相聽事閣及漢以后三公官署廳門涂黃色,后因以黃閣指宰相官署。
紫樞:宋代稱樞密院為紫樞。
除書:拜官授職的文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詞的內容來看,是太守王秉即將赴任新職,詩人為其設宴送別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與太守交往深厚,對其離去充滿不舍。
這首詞主旨是送別太守王秉,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表達了惜別之情,又對友人仕途有美好想象。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宋代送別詞的常見風格和情感表達。
神女初離碧玉階,
彤云猶擁牡丹鞋。
應知子建憐羅襪,
顧步裴回拾翠釵。
鳥啼楊柳垂,此別千萬里。
古路入商山,春風去灞水。
停車落日在,罷酒離人起。
蓬戶寄龍沙,送歸情詎已。
羨君無外事,日與世情違。
地僻人難到,溪深鳥自飛。
儒衣荷葉老,野飯藥苗肥。
疇昔江湖意,而今憶共歸。
指途清溪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鄉處,雨愁為客心。
遇人多物役,聽鳥時幽音。
何必滄浪水,庶茲浣塵襟。
漂泊楚水來,舍舟坐高館。
途窮在中路,孤征慕前伴。
風雨一留宿,關山去欲懶。
淮南木葉飛,夜聞廣陵散。
圣德周天壤,韶華滿帝畿。
九重承渙汗,千里樹芳菲。
陜塞余陰薄,關河舊色微。
發生和氣動,封植眾心歸。
春露條應弱,秋霜果定肥。
影移行子蓋,香撲使臣衣。
入徑迷馳道,分行接禁闈。
何當扈仙蹕,攀折奉恩輝。
暑雨飄已過,涼飆觸幽衿。
虛館無喧塵,綠槐多晝陰。
俯視古苔積,仰聆早蟬吟。
放卷一長想,閉門千里心。
四海兵初偃,
平津閣正開。
誰知大爐下,
還有不然灰。
寒簷寂寂雨霏霏,
候館蕭條燭燼微。
只有今宵同此宴,
翠娥佯醉欲先歸。
西游匣長劍,日暮湘楚間。
歇馬上秋草,逢人問故關。
孤村綠塘水,曠野白云山。
方念此中去,何時此路還。
漢陽無遠近,見說過湓城。
云雨經春客,江山幾日程。
終隨鷗鳥去,只待海潮生。
前路逢漁父,多慚問姓名。
暫入新豐市,
猶聞舊酒香。
抱琴沽一醉,
盡日臥垂楊。
僧家無住著,早晚出東林。
得道非真相,頭陀是苦心。
持齋山果熟,倚錫野云深。
溪寺誰相待,香花與梵音。
華閣與賢開,仙瓢自遠來。
幽林嘗伴許,陋巷亦隨回。
掛影憐紅壁,傾心向綠杯。
何曾斟酌處,不使玉山頹。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
攀條有余態,那矜貌如玉。
千金豈不贈,五馬空躑躅。
何以變真性,幽篁雪中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