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翁同和
黃扉歸去白云身,
翰墨流傳自有神。
千秋是非君莫問,
即論八法亦傳人。
黃扉歸去白云身,
翰墨流傳自有神。
千秋是非君莫問,
即論八法亦傳人。
您從朝廷高官之位卸任,回歸如閑云野鶴般自在的生活,您留下的書法作品自然神韻非凡。千秋萬代的是非功過您不必再去計較,就單論書法技藝也足以傳承后人。
黃扉:指宰相官署,這里代指朝廷高官之位。
白云身:形容人如閑云野鶴般自在、超脫。
翰墨:指書法、文章等,這里主要指書法。
八法:指書法中的永字八法,代指書法技藝。
翁同和是晚清重要政治家、書法家,曾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他在戊戌變法等政治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后被革職回鄉。此詩應是其去世后,有人為悼念他而作,創作時間為翁同和去世后不久,當時社會處于變革動蕩時期,人們對翁同和的評價也因立場不同而多樣。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翁同和,突出其書法成就。特點是簡潔明快,以精煉語言評價人物。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翁同和的一種看法。
不禁清瘦怯風霜,遠信先憑驛使將。
樓上笛聲吹舊曲,鑒中人面學新粧。
飄零院宇仍多思,點綴簾櫳亦自香。
留與春風共流轉,憑誰試與祝東皇。
無節青瑯玕,葛陂化龍余。
可以奉君子,不憚捐其軀。
幽人飽藜莧,總以飫膏腴。
食罷掩關臥,鼻息谿云敷。
斗升乞西江,碌碌愧非夫。
五友平生歡,相從歸故廬。
日月新年節,乾坤舊觀還。
鬰蔥浮曉霧,紫翠動晴山。
御氣籠宮闕,朝班雜佩環。
遙知王會散,喜色粲天顏。
散漫藤蘿外,飄然猿鶴情。
云山如有舊,草木半無名。
隔竹寺幡出,前村砧杵鳴。
乾坤清絕地,猶覺是升平。
海頭歸到峽江濱,新歲殘年只并隣。
梅自多情工惱客,月如知己輒親人。
江山縱肯容吾老,猿鶴應嫌不自珍。
從此扁舟須駕閣,名教魯史續書麟。
曩游成斷夢,再至是陳人。
攬景追前跡,尋詩拂舊塵。
孤松難破凍,細草易生春。
晴日江天好,憑欄愁更新。
齋飯來香積,鐘聲出翠筠。
僧投松徑遠,鳥下石壇馴。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澗新。
蕭然煙篆室,處處喜留人。
新長筼筜竹,傍穿薜荔墻。
夜須邀月坐,晝不待風涼。
剩放梢添綠,斜將籜抱香。
幽居絕還往,相伴興何長。
數日及中秋,迎月試新醁。
清暉困屏翳,頑陰費驅逐。
廣座迷樽俎,高堂費燈燭。
未用恤一眚,何妨縱百沃。
見人如見月,張家呼小玉。
云細不成雨,虛從萬里還。
卸帆逢故舊,把手話間關。
酒濁消千慮,春新見一斑。
便須開口笑,白發不勝刪。
雨余虛廡靜前墀,坐到空江月上時。
馬嚼青芻喧夜寂,人圍綠幕夢歸期。
一年已是逢寒食,千里誰能慰客思。
留宿春城愁落寞,杏花明日更離披。
閑愛鶴立木,靜嫌僧叩門。
是非花莫笑,白黑手能言。
心遠闊塵境,路幽迷水村。
逢人不須說,自喚小桃源。
公方綠發我成翁,猶喜芝蘭臭味同。
雅奏黃鐘仍大呂,曠懷明月與清風。
共高卞璧連城價,肯使衡茅四壁空。
所望苕溪分一曲,郵簽日日溯歸筒。
勛業皋夔前后身,門從羅雀厭蹄輪。
旌麾亟解江城守,邱壑苦留廊廟人。
禪觀起侵千嶂曉,篇章分與萬家春。
要將姓字夸今古,史筆何人似獲麟。
地廓秦山壯,天涵海甸寬。
十年經眼處,萬里入毫端。
戶牖開千嶂,風煙老一竿。
已無圭組累,圖畫不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