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鄧彌之白香亭詩稿 其四
北蘭寺前荒草稠,婁妃墓下寒江流。
兵塵一掃無陳跡,旅客傷心更獨游。
避地酒徒顏盡墨,傍湖春樹色先秋。
可堪符節(jié)無人綰,付與書生類楚囚。
北蘭寺前荒草稠,婁妃墓下寒江流。
兵塵一掃無陳跡,旅客傷心更獨游。
避地酒徒顏盡墨,傍湖春樹色先秋。
可堪符節(jié)無人綰,付與書生類楚囚。
北蘭寺前荒草濃密,婁妃墓下寒江流淌。戰(zhàn)亂痕跡一掃而空,我這旅客獨自游覽,滿心哀傷。躲避戰(zhàn)亂的酒徒們面容憔悴,湖邊春樹仿佛提前到了秋天。怎能忍受無人掌管符節(jié),只能把這一切交給像楚囚一樣的書生。
北蘭寺:一座寺廟名。
婁妃墓:婁妃是寧王朱宸濠的妃子,墓在南昌。
兵塵:指戰(zhàn)亂。
避地:躲避戰(zhàn)亂。
符節(jié):古代派遣使者或調(diào)兵時用做憑證的東西。
綰:掌管。
楚囚:本指被俘的楚人,后用以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鄧輔綸(號彌之)生活于晚清時期,當時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繁。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戰(zhàn)亂平息后,詩人看到曾經(jīng)的戰(zhàn)場或古跡已無舊時痕跡,但內(nèi)心仍為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和國家的命運而哀傷,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fā)詩人對戰(zhàn)亂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荒涼之景襯哀傷之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和思考。
衣自溫泉浴罷更,擬將禋祀報神明。盤供野簌無兼味,天湛靈臺一至誠。跋涉敢辭長路杳,澄渟應喜此心清。虛堂待旦渾無寐,飽聽松風隔坐聲。
疊嶂凌虛紫翠堆,閟宮千古面崔嵬。一簾香霧晴猶合,滿地松云晝不開。烜赫威靈昭肸蚃,駢繁神貺■春雷。凡庸竦息恩無極,領(lǐng)得宜男福祉回。
煇煌庭燎照深更,髦士如云共一誠。束帛瓣香崇簡素,朱弦玉管載和鳴。禮嚴三獻神威肅,廟食千年饗祀精。我愿明靈昭景貺,更同民物遂生成。
洞門云氣掩余暉,
風葉蕭蕭亂打扉。
破屋夜涼知雨過,
空林鴉噪有僧歸。
苦淹人事真無那,
便息交游未覺非。
寂寂南亭山色里,
臥聽清梵欲忘機。
淺黃牛牯謾耕田,
雙挽柔韁掛錦韉。
騎者不知何處客,
西郊踏遍過東阡。
珊瑚明月墮微茫,春入燈花暖夜缸。但閱玙璠來棐幾,頗慚心跡倦蕓窗。云間舊是賢者隱,江夏久無清譽雙。拭目須君上霄漢,且將韻語伴澄江。
銷沈壯氣已無馀,尚有床頭數(shù)卷書。再命豈宜居舊物,三乘只合樂真如。脩門喜見平生友,窮巷何堪長者車。顧我久尋方外侶,按摩頗欲獻呵噓。
竄跡青門學邵郎
風吹瓜瓞撲衣香
道人休認安期棗
勃發(fā)還疑是馬湘
遍踏蠻溪琬琰空,詩人筆墨尚熊熊。文昌樂府三千首,誰為修書李浙東。
牂牁一葉下閩江,十硯蕭然鎖夜窗。起剔秋釭拜東野,寒風襲襲影幢幢。
臨別哦詩比贈蘭,
圣賢學問貴先難。
歸與休用嗟離索,
來歲時時到歲寒。
游好共城郭,觴詠連上巳。豈伊排日歡,固云暫得美。
主人陳后山,閉門參太始。春風入戶牖,明月耀桃李。
慨然撫流節(jié),拂拭事巾履。佳游還命酌,澄觀究今視。
草堂跡未掃,邇來三百祀。年年惜馀春,日日取寸棰。
政爾事言句,終然趣轍軌。凈業(yè)妙雙遣,澈悟惟一唯。
逐世謝勇功,端居貴明恥。庶屏元規(guī)污,來歌滄浪水。
憶昔卿來于我館。議作吹簫佳伴。重訂香幃款。數(shù)行約法拈銀管。
傳語謂郎姑且緩。十五盈盈未滿。誰料朱繩短。相如鹵莽原無算。
曲澗蛇盤玉峽開,昔年遷客此徘徊。
右軍觴詠稽山側(cè),漫叟樽銘楚水隈。
傍壑遺祠森翠筱,磨崖大字蝕蒼苔。
林泉無恙風流歇,空有游人載酒來。
燕子樓中燕子飛。鷓鴣屏外鷓鴣啼。笑看蕭郎盤細馬,畫橋西。
鵝管笙囊調(diào)艷曲,鳳花簫局試香衣。怪底游人爭指道,使君妻。
一徑松陰轉(zhuǎn),人家半嶺分。
溪聲常帶雨,鳥夢不離云。
野興吟秋色,間情醉夕曛。
羨他田舍樂,雞犬亦欣欣。
欲超人海竟無涯,坐看金仙擁萬花。
飛蟻盈身只獨笑,天魔塞露故無嘩。
搜珠大壑繁如豆,食棗安期巨似瓜。
海月竟宵作人語,流星為訴亂于沙。
蒼面黃須過壯時,
欲投閑去兩難期。
人生自是無根物,
南北東西任所之。
白璧徒遭按劍看
湘門風景又秋殘
世途吾已肱三折
歸路君寧首兩端
故渚正漂菰米黑
微霜新點蟹螯丹
濱沅千里煙波闊
早晚相從理釣竿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