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二首 其二
未愜籬東染御黃,
天香特地剪蜂房。
應憐雪里昭君怨,
洗盡鉛華試佛妝。
未愜籬東染御黃,
天香特地剪蜂房。
應憐雪里昭君怨,
洗盡鉛華試佛妝。
籬笆東邊的蠟梅還未完全展現出那如皇家明黃色般的艷麗色彩,仿佛是上天特意用蜂房裁剪出這帶著奇異香氣的花朵。它應該是憐惜像雪里昭君一樣哀怨的處境,于是洗盡艷麗妝容,嘗試著以素凈的佛妝示人。
愜:滿足,滿意。
御黃:也稱“鵝黃”,是一種明黃色,為古時宮中所使用的顏色。
天香:指蠟梅的香氣。
蜂房:這里形容蠟梅花的形狀像蜂房。
昭君怨:王昭君出塞和親,心中哀怨,這里借指蠟梅在雪中的姿態如同哀怨的昭君。
鉛華:指女子化妝用的脂粉。
佛妝: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婦女的一種化妝方式,以黃粉涂面,色如金,俗稱佛妝。這里形容蠟梅淡雅素凈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對蠟梅的描寫來看,可能創作于冬季,詩人看到雪中蠟梅,被其淡雅高潔的姿態所打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蠟梅為主題,通過獨特的描寫展現了蠟梅淡雅高潔的品質。其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營造出獨特意境,在詠梅詩中別具一格,體現了詩人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舟中隔歲話,偪仄信誰從。
山帶去年雪,春來何處峰。
移軍增野灶,落磧減機舂。
明日金華洞,牧羊尋故蹤。
溪轉峰回一徑平,田頭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詩證地名。
蘿月長隨行道影,杉風猶帶讀書聲。
云津橋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纓。
垂云起嵚嵌,衣被松與桂。夜含星斗光,隠若金石氣。
雨來輒阻之,不得撫蒼翠。下有桑門子,飲用陶匏器。
盆中蓄海石,左顧如牡礪。疑此磧上來,不知幾年歲。
桑門卻問客,所居何姓氏。回指南海峰,蒼茫倘一至。
歸去來兮意趣長,幽居遠隔水云鄉。
花粘石幾吟詩筆,風度溪房煮藥香。
把酒有時思太白,下車何日見元方。
云萍暫聚還分散,可是先生鐵石腸。
咄咄復咄咄,野風吹云起草垡。
竹塵陰陰不見山,雞飛上樹海沒鶻。
人間舊事新白頭,淮南小兒未識愁。
淮南老翁叫無力,瓦盆盛水看日食。
臘中晴色久,霜月冷森森。
可但思元度,惟應憶道林。
三更難得曉,一片欲歸心。
有約分苔石,南山蒼樹陰。
夢想幽芳無處尋,相逢依舊歲寒心。
要看葉底玲瓏玉,休折枝頭蓓蕾金。
清曉風霜和艷冷,黃昏庭院覺香深。
揚州一樹春多少,??得何郎瘦不禁。
海塘三十里,此屋獨巍然。
有浪方知水,無云總是天。
苔痕封石柱,帆影下樓船。
閑憶童男女,悠悠去幾年。
琴書筆硯伴閑身,斗室依然不覺貧。
野犬自來能吠雪,土牛此去且迎春。
一氈輾轉衾無絮,四壁凄涼甑有塵。
昨夜東風先破凍,江梅冷眼笑何人。
世態年年改,窮居事事難。
予懷雖浩蕩,此地本酸寒。
古瀨浮貞女,空齋貯冷官。
枯腸與藜莧,歲久頗相安。
花姨夜搗守宮血,染就南枝花貌別。
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凍雪。
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頻看亦生纈。
東闌更有萼綠華,精神標致尤清絕。
先生焚香讀書處,把酒花前相暖熱。
群蜂知香不知色,一枝肯許兒童折。
兩株橫臥處士橋,夢中歸踏孤山月。
腐儒乖世用,作事例迂疏。
浪走長安道,欲投光范書。
懸知成漫爾,可笑賦歸與。
寄語陳言者,毋輕出草廬。
取友慚何益,論昏不厭貧。
亦公自為德,而我竟奚因。
事巧緣何淺,言深死已瀕。
枕邊呼別意,生死見情真。
國勢已如此,孤忠天地知。
死生同父子,奸宄系安危。
偃月無封檜,棲霞有謚碑。
中原遺老在,歲歲夢王師。
朔風連夕起,浩蕩厲嚴寒。
遠勢驚春夢,微權屬冷官。
云行和月暗,木落打窗干。
因憶吳船客,波濤寢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