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
溪轉峰回一徑平,田頭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詩證地名。
蘿月長隨行道影,杉風猶帶讀書聲。
云津橋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纓。
溪轉峰回一徑平,田頭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詩證地名。
蘿月長隨行道影,杉風猶帶讀書聲。
云津橋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纓。
溪水蜿蜒、山峰回轉,一條小路平坦地延伸著,田頭的清水映照得人也清爽潔凈。這座寺廟因為何氏封山而得名,游客們用蘇東坡的詩來印證這個地名。藤蘿間的月色長久地伴隨著行人的身影,杉樹林里的風聲仿佛還帶著當年讀書的聲音。云津橋下溪水潺潺流淌得很急,僧人在清洗袈裟,游客在清洗帽纓。
一徑平:一條平坦的小路。
白水:清澈的水。
何氏封山姓:寺廟因何氏封山而得名。
坡詩:蘇東坡的詩。
蘿月:藤蘿間的月色。
杉風:杉樹林里的風聲。
云津橋:橋名。
潺湲:水流聲,這里指溪水。
濯:洗。
纓:帽纓。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游覽何山時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在游歷中領略到何山的美景和獨特人文,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何山的美景和人文特色,突出其清幽寧靜。詩的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自然之景傳達內心感受。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和情感抒發。
才喜春風昨夜歸,凌晨又見雪飄衣。
綴林似惜梅花落,撲地爭先柳絮飛。
寒氣卻回侵暖律,陰云徐上蔽晴暉。
近來四序皆無主,欲向東皇問是非。
稚柳將成線,
殘梅尚有柎。
破春寒料峭,
送晚角喑嗚。
地僻閑賓榻,
泥深隔酒壚。
此時愁寂寞,
幽悶寄操觚。
薄寒初著裌衣裳,
日景中分不短長。
池館虛明開水石,
園林搖落受風霜。
黃花滿檻金鈴秀,
白酒盈樽玉液香。
未老不須云母粉,
且教弦管奏清商。
湖應與海接,歲暮水猶多。
浄色平蒼野,余香積敗荷。
舟行依累石,鳧起散圓波。
誰似漁翁樂,鳴榔作楚歌。
送客柳亭晚,倚欄秋雨酣。
風煙滿湖上,景物似江南。
蕭灑憐神往,從容憶手談。
老來心易折,離緒已難堪。
平明大雪風怒嘷,屋上卷來亭下高。更深更密皆能到,所在紛紛如雨毛。堆床壓案掃復聚,取筆欲書冰折毫。須眉沾白催我老,自頸以下類擁袍。
此時只好閉門坐,右手把酒左持螯。奈何巑岏據聽事,千兵踏藉泥如糟。強登曹亭要望遠,紙傘掣手不可操。黑陰遮眼鋪水墨,寒氣刮耳投兵刀。
饑腸及午尚未飯,更搜詩句無乃勞。幸有使君憐寂寞,亟使兵廚分凍醪。余雖不飲為一釂,兩頰生春紅勝桃。醉眼瞢騰視天地,蜾蠃螟蛉輕二豪。勿令小暖氣便壯,自笑世間皆我曹。
一自棋輸日望之,
至今肅肅草生時。
知君苦愛刀筆吏,
使我長吟風雨詩。
已共苞稂泉浸濕,
更聽甫草馬鳴悲。
子云寂寞方無頼,
想見馨香雜祭脂。
以小能行大,天機寄物形。
沿流最有助,深壑屢嘗經。
迅速功無比,謳鴉韻可聽。
江空插羽翼,水府散雷霆。
駕浪來湘浦,搖風過洞庭。
侵凌秋島霧,破碎暮灣星。
雁鶩驚群起,蛟龍睡一醒。
浩然乘此興,東去絕滄溟。
清德如彭澤,
高名繼隠居。
弦歌非我志,
泉石愛吾廬。
世事冥心外,
門風積慶余。
魚軒偕鶴發,
歸葬引雙車。
伐竹誅茅掛織蒲,半規小榻一方爐。
不隨健鶻摩空去,且免窮猿失木呼。
自有琴書增道氣,別開世界在仙壺。
幽人欲到知何意,若說真庵彼豈無。
春風不擇地,
亦到海邊城。
袞袞衣冠會,
喧喧鼓吹迎。
為牛一何苦,
舉世盡相爭。
旅客心偏靜,
停杯想耦耕。
飄飄云容高,
慘慘日色薄。
此時駕君車,
去意不可縛。
鳴蟬送凄切,
白露催搖落。
山城更海上,
觸目添蕭索。
過閣程文推首出,臨軒親策復先鳴。
大科江左未嘗有,此事吾家真最榮。
獨步以才高宇宙,橫飛不日到蓬瀛。
翩翩斥鷃蒿萊下,豈識鵬摶九萬程。
寂歷簾櫳深夜明
睡回清夢戍墻鈴
狂風送雨已何處
淡月籠云猶未醒
早有秋聲隨墮葉
獨將涼意伴流螢
明朝準擬南軒望
洗出廬山萬丈青
煌煌一疋錦,爛爛五色筆。始從何處得,悵此夢中失。
淹也雖善文,葳蕤少筋骨。譬人氣不深,往往多奄忽。晚年既富貴,外學仍老佛。豈非有所怠,寖使天才屈。奈何不自尤,秘怪疑鬼物。
我有十文舟,夙期駕溟渤。褰霞謁東皇,擘浪窺月窟。唯憂倦或止,視此頗自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