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仲秋過母舅竹塢草堂,流連數日,賦得長句
興到吟詩倦到眠,渭陽情切少周旋。竹孫供飯堆盤玉,松子煎茶滿壁煙。地僻真成鹿門隱,心空合悟象王禪。秋高水涸漁舟杳,始信桃源未是仙。
興到吟詩倦到眠,渭陽情切少周旋。竹孫供飯堆盤玉,松子煎茶滿壁煙。地僻真成鹿門隱,心空合悟象王禪。秋高水涸漁舟杳,始信桃源未是仙。
寫遍蘭枝與竹枝,楚騷哀怨有微詞。欲將愁去多風雨,不喜春歸易別離。狂到杜陵甘作客,窮如東野例工詩。人間少壯無多日,莫待秋霜染鬢絲。
良時一擲已蹉跎,幾卷殘書記轉訛。髀里肉生閑不得,床頭金盡命如何。情含楚雨風流苦,怨寫湘篁涕淚多。知己近來無宋玉,九歌深意半消磨。
怪來何事寄天涯,逝水流光感歲華。舉世不逢孫伯樂,一生惟哭賈長沙。劇憐煙月人人客,只合壺觴處處家。回首先疇丘隴廢,到今無地問桑麻。
黃云白水動蒼茫,雪滿春林夜有光。氣轉乾坤猶冷淡,時來花鳥各飛揚。百年扶醉逢人日,萬里登樓憶故鄉。熟讀離騷還痛飲,風塵偏笑不狂狂。
大郎山下客槎停
斗極縱橫辨緯經
讀遍葫蘆漢書本
披圖親驗海中星
尚子原無累,經年逐馬塵。
息心空望岫,免餓幸依人。
盛發風何怒,搓牙木有神。
幾回思買隱,自哂許由貧。
村居人事少,懶性獨相宜。
不為看春景,盡成閑坐時。
風光舒凍草,煖色上晴枝。
偶值同溪客,還來步水陂。
松柏森森護帝宮,
至今和氣在河東。
詩人不盡當時事,
八景圖中見國風。
雨送涼來,風將云去,晚天千頃玻璃。嬋娟依舊,出海較些遲。
玉兔秋毫可數,疏星外、烏鵲南飛。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誰持。
團欒,成露坐,云鬟香霧,玉臂清輝。任短髭爭挽,問我歸期。
三弄樓頭長笛,愁人處、休苦高吹。沈吟久,支頤細數,四十九年非。
卅載重洄溯,名流剩幾人。
嘔心工著述,屈指半沈淪。
壇坫誰推轂,山河感吐茵。
龍門猶在望,翹首楚江濱。
分明蒼秀拔云開,誰鑿當年混沌胎。山壓星辰從下看,海浮天地自東回。一時岱狩雍容禮,千古嵩高制作材。載說皇朝稱祀詔,始知神哲奠三才。
一上遙岑萬丈蒼,天風應為襲衣裳。雞鳴往往看東日,人語時時到下方。云暗鐘聲連海樹,春浮花氣入山堂。四時未歇登游興,翻說崖禽喚客忙。
轉轉官旌度幾峰,不知花外有鳴鐘。春空一望青蒼里,曉殿齊開紫翠重。山鳥歸時知雨意,崖松到處換云容。平生奇賞輸今日,便欲淋澆浩蕩胸。
東皇祠下走靈氛,今古祈靈剩有文。不斷香燈千里至,有時鐘磬四山聞。雨聲直過僧家竹,鴻影平低客路云。卻愛三人花底飲,不妨對影到斜曛。
始謂膏車發,將予涉遠郊。
況值青春時,相贈有柳條。
如何亟行邁,遂令樽俎遙。
離別豈不多,君茲謁圣朝。
明經昔所重,文學行見招。
世道此維系,那獨為親交。
倘逢東海客,勿云西山樵。
落紅無數委東流,狂盡楊花風亦休。春色老來堪愛處,綠陰門巷似清秋。
喚歇鳩聲雨點疏,春陰漠漠日長初。曉衙放罷都無事,多讀山窗幾卷書。
水松百本映門栽,
池上荷花似錦開。
記取橫塘風景好,
歸程摹入小詩來。
心心忍最玄,
無中絕二邊。
南山燒起火,
北山得翠煙。
歸老云門著句多,
往年豪氣未消磨。
杜陵集里收京詠,
垂老懸懸望兩河。
嫩葉吹風不自持,
淺黃微綠映清池。
玉人未識分離恨,
折向堂前學畫眉。
不須羯鼓促春工,
一樹霜邊取意紅。
寄語玄冥為收拾,
莫教人恨五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