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蕭生將赴臨汀驛留三日為予寫真賦此為贈
本自煙江坐釣磯,
春風強使著荷衣。
不知面目從來假,
更與蕭郎問是非。
南望臨汀路八千,
皇華四牡日紛然。
江湖或有商巖相,
倘可因君送上天。
本自煙江坐釣磯,
春風強使著荷衣。
不知面目從來假,
更與蕭郎問是非。
南望臨汀路八千,
皇華四牡日紛然。
江湖或有商巖相,
倘可因君送上天。
我本是在煙水迷茫的江邊垂釣的人,春風卻強行讓我穿上官服。不知道這面容從來都是虛假的,還要與蕭生你探討其中的是非。向南遙望臨汀,路途遙遠有八千里,使者的四匹公馬每日忙碌不停。江湖中或許有像傅說那樣的賢才,或許能通過你推薦給朝廷。
釣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荷衣:原指用荷葉制成的衣服,此處代指官服。
蕭郎:對蕭生的尊稱。
皇華四牡:出自《詩經·小雅·皇皇者華》,指使者所乘的四匹公馬,代指朝廷使者。
商巖相:指商代賢相傅說,傳說他曾隱居傅巖(今山西平陸東),后被商王武丁任用為相。
送上天:指推薦給朝廷,使其得到重用。
此詩為詩人贈予即將赴任臨汀的蕭生之作。蕭生在驛站停留三日光為詩人畫像,詩人借此機會賦詩贈別。背景或為詩人身處仕途與隱逸的矛盾中,恰逢友人遠行,故借詩抒發內心感慨并托付薦賢之意。
全詩以贈別為線索,前半寫自身隱逸與為官的矛盾,后半托友人關注江湖賢才,既展現個人心境,又體現對人才的重視,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兼具個人抒情與社會關懷的贈別詩。
前歲公開府,鄰疆我適移。山坳深遣戍,齋閣遠投詩。
去國哀王粲,逢人說項斯。春秋其我罪,觀過可仁知。
流轉今初定,保持端自誰。筆難窮記牘,禮欲簉賓墀。
累日方求棹,傳聞遽解龜。只云那有是,及此信無疑。
春事崢嶸際,農工勸相時。吾曹一身計,父母百年思。
鴈渚新浮綠,楊堤亦褭絲。茲時系船地,異日寄書期。
學道安時順,余寒近酒宜。臨分意無盡,公爾豈其私。
誰結道人廬,前臨博士湖。
名非竄荒李,官是避秦廬。
隠德雖無述,清風不可渝。
嚴元有孫子,往往混樵漁。
近喜周公相,初傳薦士章。
非才孰為治,與國倍生光。
故國異喬木,白駒空食場。
彈冠與結綬,吾道不其昌。
憶昨都城見,于今歲月長。
中間各憂患,重對兩悲涼。
課最舅材顯,詩窮甥鬢蒼。
相逢又相別,客路況冰霜。
忽憶滄洲去,何心漢節持。
上書期得請,勇退復奚疑。
用舍非吾事,榮枯自彼時。
疾風勁草見,松柏歲寒知。
月向中秋俟,陰從一夕愆。
望中孤老眼,暗里聳吟肩。
燈婢深留照,桃笙冷廢眠。
思兮在何許,有夢隔山川。
夫子家齊政,夫人實并賢。
女能堅素節,兒亦嗣青編。
往日僧房寓,曾親壽酒邊。
吁嗟難重拜,奠哭亦無緣。
林表楓能赤,崖邊菊許長。
別情俱慘憺,風日倍荒涼。
豈為鐘情極,端由取友良。
頹然醒雜意,初不累杯觴。
巫峽聞歸旆,瀟湘說定居。
若親千里面,曾捧一緘書。
山檜風霜老,江楓日夜疎。
窮秋已涼冷,體候復何如。
校書非隱遯,逢亂偶棲遲。
少日治安策,暮年忠義詩。
空聞狩岐隴,不見頌浯溪。
有墓荒叢棘,無祠奠酒巵。
昨日方搖扇,今朝可擁裘。
頓能驚北客,方覺是南州。
歲儻不逢閏,時今寧復秋。
無庸嘆疎漏,聊得避颼颼。
君住瀟湘作寓齋,賦歸仍與是齋偕。
已知身世非真著,肯向功名怨寡諧。
雨后更無云在嶺,曉來那有月當階。
幾思談妙從人去,人事胡為苦好乖。
溧水忽再到,清明無隔晨。
一翁方上府,二季曲留賓。
詩律嘆仍舊,鬢霜驚漸新。
君家真李杜,我乃愧黃陳。
物意因人喜,人情與物和。
家家繰繭火,處處插秧歌。
麥熟黃疑委,桑余路尚多。
我居雖偪仄,度日亦婆娑。
舟人厭牽挽,我輩樂縈紆。
晨起愁分背,逢人屢問涂。
看君著屐進,雅勝折腰趨。
此段真高邁,詩中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