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十詠和鄧牧心 其三 集仙橋
流來一水截人寰
虹背秋寒十二闌
白鶴飛邊人影絕
天風吹佩玉珊珊
流來一水截人寰
虹背秋寒十二闌
白鶴飛邊人影絕
天風吹佩玉珊珊
流動的溪水將人間隔斷,彩虹般的橋背在秋寒中橫臥,橋邊有十二根欄桿。白鶴飛過的地方人跡杳然,天風吹動玉佩,發出清脆的聲響。
截人寰:隔斷人間,指溪水將塵世與仙境分隔。
虹背:橋身彎曲如彩虹的脊背,形容橋的形態優美。
十二闌:橋邊有十二根欄桿,極言橋的精致。
佩:古人佩戴的玉飾。
珊珊:形容玉佩碰撞時清脆悅耳的聲響。
鄧牧為宋末元初道家學者,隱居陶山(今浙江瑞安)。此詩為作者與鄧牧唱和之作,約作于二人隱居期間,通過描繪陶山集仙橋的景色,反映隱逸生活的閑適與對自然的向往。
詩以集仙橋為中心,描繪其隔絕塵世的清幽之景,借白鶴、天風、玉聲等元素烘托出超脫意境,體現了隱逸詩自然空靈的特點,是宋末元初隱逸文學的典型之作。
金槌影動,寶劍光寒。百萬之眾,齊著眼看。文殊彈指,罔明出定。今日重新,打翻舊令。女子瞿曇,在我心鏡。善財拈起一枝草,持來度與文殊老。殺活雖然在手中,遍界不藏光杲杲。靈山用處許誰知,迦葉偷顏笑展眉。動便最初先漏泄,兒孫扶取上玄機。不是風幡不是心,從來只為少知音。舉頭萬里長空外,唯見白云流水深。布毛一吹,當下知歸。冷光遍地,獨露針錐。卷起堂堂露眼睛,拈來覿面更相呈。鼻頭脫盡誰能覷,把手歸來相并行。日面月面,頭頭出現。捏聚放開,成團成片。掛拂親遭喝,當下舌頭脫。把起便相呈,為君重提掇。要知三日聾,大地如塵末。南泉提起為諸人,自是諸人眼不親。付與趙州呈好手,拈來覿面便翻身。閉戶敲門向誰道,遂公言下便知歸。從前活計都拋下,爭奈時人會者稀。一口吸西江,通身不隱藏。圣凡不到處,頂上放祥光。藥山用處少人扶,堪笑云巖與道吾。猶向榮枯生解會,豈知潘閬倒騎驢。覿面難藏向上機,家風千古為人施。銀山鐵壁重重透,賴有丹霞院主知。異類中行得自由,須知千圣亦難收。和光日照溪山曉,笑指乾坤那一頭。插鍬叉手異何同,要顯全機立大功。雖然有數通呈了,留得高傳振祖風。捧來前面請安名,黃檗高高喚一聲。剖出從前真面目,從茲佐得國風清。趙州曾探水,茱萸無一滴。東覷西覷了,拄杖便靠壁。滄海深處歸,何人辨端的。臺山路上人難進,獨有趙州親到來。勘破老婆回首處,從此行人眼不開。狗子佛性無,寶劍出規模。落在將軍手,橫按立當途。裂破須彌鼻孔,踏反大海乾坤。面前百千諸佛,盡是我家兒孫。趙州滋味最為親,覿面承當有幾人。三度傳來親切處,馨香滿口又全真。報客傳言信已通,叉手低頭便鞠躬。對面一雙青白眼,當頭蹉過住山翁。老作叢林是趙州,兩拳提起不輕酬。無星秤在當人手,斤兩都盧在里頭。睦州擔板幾人扶,喪者多應在半途。言下要教通徹去,迥然心眼顧醒蘇。壞與不壞,言端語端。舌頭咬破,自覺心酸。大隨投子,終無兩般。萬里區區,獨自往還。桃花端的悟靈云,添得玄沙劫外春。滿地不知何處去,塵塵剎剎露全身。曾透龍潭向上機,便將一棒力橫揮。當頭突出何人辨,只許叢林作者知。生邪不道,死邪不道,一片清風鬧浩浩。一時漏泄道吾機,反著襕衫倒頂帽。風信不來春色老,卻憶后園驢吃草。滿天明月贈行人,野客溪邊歸路早。樹倒藤枯笑未休,個中誰解辨宗由。堂堂蹉路溈山老,空去空來一肚愁。添得溈山笑轉新,當時覿面已呈君。明招漏泄溈山句,無限風光付與人。東嶺西巖路暗通,有誰曾見老乾峰。云門把手雖同步,白云飛蓋月含空。三種病兮二種光,法身于此露堂堂。時人不會個中意,猶把法身謾度量。滔滔無問說,只為太親切。有誰曾共聞,山河齊漏泄。云門透法身,分明語露親。移步登山頂,峰高與月鄰。問佛還云是惠超,和根帶子上枝條。春風浩浩難回避,發起乾坤那一苗。親得搖來始息狂,風動荷花滿座香。自從一得真歸趣,無意涼人人自涼。
高唐晚峰欲生雨,
空山啼猿風嘯虎。
春云數片留南浦,
自與鴛鴦共飛舞。
傳道城南乞,
蓬頭發正多。
羞他中國變,
屢被市人呵。
入夜語還泣,
沿街罵且歌。
溝渠絕粒死,
此志是如何?
賞罰嚴明國富強,
獨能仗義一朝王。
周綱此日微如發,
獨有人心理未亡。
焚香草閣里,隱幾讀丹書。
未解壺中秘,聊窺物外虛。
青林棲白鳥,綠水躍紅魚。
此際無人語,云消月上初。
唐家基業重于山,
寧許胡雛據九關。
當日人心旋□堵,
異時世變卻循環。
壤分旄鉞誰能制,
政出貂珰不復還。
千古高崖鎖蒼蘚,
空留遺跡蹈元顏。
石頭城畔幾東風,
堤柳蕭蕭又落紅。
十里湖山誰管領,
半歸兒女半英雄。
橫胸五岳聳嵯峨,
自剔殘鐙倚醉歌。
階下寒蛩樓上雁,
十年消受此聲多。
駿馬四蹄風,形容有杜公。一塵不動外,千里颯然中。白草連天靡,蒼鷹蹋翅從。檀溪不須躍,隨意過從容。
愛妾換初詶,將軍驀紫騮。颼颼只聞響,陣陣不禁秋。練影難長曳,房星易一流。路旁看不細,多是失回頭。
借將從虎物,并去翼龍腓。戍削才辭櫪,崩轟巳破圍。寒呼隨踠起,黑旋裹鞍飛。曾聽將軍說,雙雙碎鐵衣。
赤驥本龍精,行時不是行。看遲八尺影,過急一團聲。帶烙成駢死,嘶鹽了此生。孫陽何處是,淚盡太行程。
玉水瑤池,了不見、嫣紫奼紅。波如鏡、洛妃微步,羅襪凌空。獺髓補完花缺處,鷺絲難辨月明中。又曉涼、亭榭悄無人,清露濃。
珠盤凈,妝粉融。雅宜稱,水精宮。記藐姑冰雪,曾幾相逢。西子那因朱得姓,虢姨都道玉為容。羨素娘、兼有美人名,君子風。
紫宸車馬出長安,
仙掌秋深露已漙。
金鑒拜陳明主壽,
玉觴歸獻使臣歡。
家藏桂籍分鸞掖,
筵近梅花照豸冠。
聞道曾孫迎太姥,
畫圖何異幔亭看。
連朝風雨已如秋,
頗念林園柿栗收。
謾說為生鄙計算,
邇來鹽米屢關憂。
風屑屑。吹冷一簾新月。深院薔薇和影折。兜裙紅刺審。
昨夜露濃苔滑。早又殘花濃葉。閑倚紅窗尋綠蝶。掀簾銀蒜揭。
落帆野渡小橋橫
古戍蟲聲夾岸清
殘月半斜秋色遠
鴛湖微雨滆湖晴
月殿珠英綻嫩黃,
婆娑翠葉隱微霜。
為含貞性能長潔,
獨向秋風壓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