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書
焚香草閣里,隱幾讀丹書。
未解壺中秘,聊窺物外虛。
青林棲白鳥,綠水躍紅魚。
此際無人語,云消月上初。
焚香草閣里,隱幾讀丹書。
未解壺中秘,聊窺物外虛。
青林棲白鳥,綠水躍紅魚。
此際無人語,云消月上初。
在飄著香草味的閣樓里焚燒香料,我靠著幾案研讀道家的丹書。尚未領悟壺中天地的奧秘,暫且探尋超脫外物的虛無之境。青翠的樹林里棲息著白色的鳥兒,碧綠的水面上跳躍著紅色的游魚。此時四周寂靜無人言語,云兒消散,月亮剛剛升起。
丹書:指道家經典,因用朱筆書寫或傳說藏于丹鼎而得名。
壺中秘:源自“壺中天地”典故,指道家深奧的修行境界或宇宙奧秘。
物外虛:超脫世俗之外的虛無境界,道家追求的自然本真狀態。
隱幾:靠著幾案,指讀書時閑適的姿態。
此際:此時,此刻。
此詩或為詩人于閑適之時,在清幽草閣中研讀道書所感。道家思想盛行的背景下,詩人通過讀經與觀自然,探索精神超脫之境,創作時心境平和,專注于道與自然的契合。
全詩以“讀道書”為核心,由研讀道經的專注過渡到對自然生機的觀察,最終以月出云消收束,展現了詩人對道家境界的探索與對閑適生活的享受,語言清新,意境幽遠,是一首融合哲理與自然之趣的佳作。
昔日云梯步,青年月殿揚。桂枝攀第一,姓字早生香。
會作鳳山宰,悠悠水利垂。天公將福報,再賜玉麟兒。
德澤波斯淡,謳歌載路聞。偕民登壽域,不老是神君。
高秋逢誕降,晚節慶嘉譽。共祝黃華酒,登堂頌九如。
似聞寂寂帶經鋤,老圃何知莫問渠。況是漢陰機事息,豈憂芳草翳嘉蔬。
晴晝園亭見雜花,
曲闌回合柳絲斜。
茗柯自惜仙都樂,
燕幕空哀國論嘩。
盡遣世兒疑躑躅,
漸看貞柏剩槎枒。
樊籠側睨憐雛鶴,
華表春深豈憶家。
愔愔庭館不飛花
如幕垂楊一桁遮
自是今年春較晚
紅闌才茁牡丹芽
夢想無緣到帝京,藥爐茶灶對來清。病馀久謝文章債,老去難忘兒女情。北澗支筇看逝水,東郊把盞聽流鶯。云山泉壑非無興,其奈時艱畏出城。
宦達愁聞說上京,茅齋贏得夢魂清。山人習靜教調氣,衲子談空苦廢情。狂死劉伶常荷鍤,閑來戴老去聽鶯。兼旬陰雨無聊甚,莫怪經春不出城。
卅載江鄉系夢思,
風光回首舊游時。
溪灣老樹曬魚網,
屋角夕陽明酒旗。
陳跡已迷鴻印爪,
清流空照鬢如絲。
行行漸覺維揚近,
一帶隋堤柳萬枝。
草草廬何處,
扶疏竹樹間。
水聲川上閣,
雨色畫中山。
盛世慚無補,
居停得此間。
重賡詩老句,
題壁漏痕斑。
春將去,燕子留春不住。
分付落花飛滿路,隔將春去處。
畢竟春光難訴,轉怨亂紅催取。
我問落花誰誤汝,莫嗔風共雨。
云霧油然托應龍,姓名偶徹大明宮。臚傳殿廡千官肅,聲到旌旗萬馬雄。黃蝶飛來驚拜命,青衫誤著敢言功。如何李合猶能第,造物何心本至公。
寒荄也趁百花新,眼懶猶貪上國春。五技怪能成薄命,一名卻喜繼前人。喚將好意詩頻賦,洗卻閒憂酒再巡。底事牛堪有歸序,韓公平日最相親。
明日大悲院里齋,
鐵圍山岳盡沖開。
豬頭象鼻,
烏觜魚腮。
石人撫掌呵呵笑,
寒山拾得在天臺。
良會難逢萬事非,
彌旬繾綣思清微。
家山一夜梅花發,
月霽風光夜欲歸。
紅影紛無數。偷眼斜回覷。闌干十二繡簾垂,住。住。住。亂蕊繁花,熏人無奈,非儂留處。
綠影輕風度。芳草天涯路。翩翩清夢自逍遙,去。去。去。縱使飄零,依然不似,輕狂柳絮。
欲駐長春學道家
如何白雪是黃芽
聊憑高士五株柳
為問仙人三朵花
院門花影鎖重重。行云天外峰。夢魂吹去杳無蹤。此時愁殺儂。
風剪剪,月朧朧。春霜壓被濃。萬千心事霎時中。狂兒撼曉鐘。
東海北海龍潛起
何如南海鳳孤騫
平生亦有□門夢
欣慕何緣為執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