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子/相見歡
樓前流水悠悠。駐行舟。滿目寒云衰草、使人愁。多少恨,多少淚,謾遲留。何似驀然拚舍、去來休。
紅靴玉帶葳蕤。翠綃衣。并轡垂鞭妝影、照清溪。長亭路。停騎處。晚涼時??沼性S多明月、伴雙棲。
樓前流水悠悠。駐行舟。滿目寒云衰草、使人愁。多少恨,多少淚,謾遲留。何似驀然拚舍、去來休。
紅靴玉帶葳蕤。翠綃衣。并轡垂鞭妝影、照清溪。長亭路。停騎處。晚涼時??沼性S多明月、伴雙棲。
樓前的流水悠長緩慢,行舟暫時停留。滿眼都是寒冷的云靄和衰敗的秋草,讓人愁緒滿懷。有多少怨恨,有多少淚水,只是徒然地拖延停留。不如突然狠下心舍棄,去留由它吧。(回憶起)紅靴玉帶裝飾得華麗,翠色薄紗的衣裳。兩人并馬垂鞭,妝影映照在清澈的溪水中。長亭邊的路上,停馬的地方,在晚涼的時刻。如今卻只有許多明月,空自陪伴這雙棲的身影。
悠悠:形容水流悠長緩慢的樣子。
駐:停留。
謾:同“漫”,徒然、空自。
拚舍(pàn shě):舍棄,放下。
葳蕤(wēi ruí):形容服飾華麗、繁盛的樣子。
翠綃(xiāo)衣:用翠色薄紗制成的衣服。
并轡(pèi):兩人騎馬時韁繩并列,指并排而行。
雙棲:原指成對棲息,此處指曾經相伴的身影,如今只剩明月相伴。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暫無明確史料記載,從內容推測可能為作者經歷離別后所作。上片寫當前行舟停留、觸景生愁的情境,下片追憶往昔與戀人并轡同游的美好,或反映了作者對離別之情的感慨與對舊情的懷念。
全詞通過今昔對比,上片以蕭瑟之景引出離愁別恨,下片追憶往昔溫馨場景,末以“空有明月伴雙棲”收束,突出現實的孤寂。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婉約清麗,是一首典型的婉約派詞作,展現了對離別情感的深刻刻畫。
眾花皆可喜,最好是燈花。
好結無風屋,偏生有慶家。
案頭生瑞菌,火里養丹砂。
清夜開樽看,山人被詔加。
田頭車水婦,
挽水要流通。
烏帽掀炎日,
青裙鼓晚風。
翻翻循故步,
踏踏似虛空。
聽取勞歌意,
生身莫嫁農。
尋源自永嘉,
清響黜浮葩。
一字不犯古,
五言真到家。
思幽多掩抑,
情至重咨嗟。
欲擬征君誄,
天寒日又斜。
我懷同人,
如暵望雨。
天地崩裂,
干戈間阻。
陳編孤哦,
槁梧自撫。
思而不見,
援桂延佇。
蟲有嚙桑羊,兩鉗如角怒。玄甲類蛣蜣,亦如龜背負。
我有十畝桑,苦為渠所蠹。食必食其心,樹死又飛去。
不知從何來,鉆鑿不到處。上下開兩窗,隠匿巧多路。
嗟哉啄木鳥,剛吐柔不茹。
弟以冬菊為兄壽,臨風多情為三嗅。
煌煌金椀覆金柈,蔥管玲瓏明艷透。
重陽曾見金佛頭,頂似旋螺踴泡漚。
別有一種金荔子,心中簇簇高堆起。
此時眾菊爭紛敷,二品于中亦自殊。
況此千林骨立后,何從得此金復盂。
從來菊號霜下杰,今當喚作雪中英。
雪中松柏不若汝剛貞,孔云后凋特晚耳,冬嶺落毛釵亂橫。
水仙山礬何足道,此花便是梅花兄。
美人弄紈扇,常恨無秋風。
待得秋風至,棄置在篋中。
棄置不自惜,物理有終窮。
反恐美人寵,隨手亦成空。
十五邯鄲女,玉指弄絲桐。
秀慧解歌舞,艷彩敵芙蓉。
一朝登上國,飛聲凌后宮。
此日邢夫人,正自難為容。
紈扇手所題,主惠余其終。
篆畦今夜月,
政自使人憐。
久廢登山屐,
愁催下瀨船。
衰年免黃帽,
舊習守青氈。
東浙承平地,
如今是近邊。
神龍不知身變化,猶認潛鱗為故我。先生曾出雨八纮,浪靜波恬歸海臥。
先生兩處領桂臺,夢寐一生游學舍。阿宜移扁就山窗,鐵畫銀鉤金鈕鏁。
綠陰閉戶不知春,長日觀書誰覺夏。天上吹香遍遠山,月中散影流清夜。
先生見扁如坐齋,隨行不用木上座。攀枝踏影弄猿鶴,萬事不到桂叢下。
天下清芬是此花,世間最俗惟檀麝。后車還許樂天陪,吟筆更須侯喜把。
幾人名遂不知幾,一日倉皇方淚墮。人知德祐不出高,豈識咸淳歸計果。
平生一瓣桂臺香,口誦翁詩幾百過。舊臺何在桂凋零,日暮哀禽自相和。
今臺喜見桂婆娑,往來不礙江鷗社。舊臺不見見今臺,依舊風流壓江左。
他年人訪桂臺游,舊名更復因今播。月中桂樹最久長,此樹還如月輪大。
謾宿林間夜對床,
鐘魚衍度幾星霜。
月高花影頻開畫,
風動松聲自鼓簧。
人事懸知春日好,
禪心不作少年狂。
重來為稱裴公約,
萬綠陰中醅酒香。
周老手中杖,天封頂上藤。
戰龍紛可解,鬭虎斃堪乘。
險路扶勝仆,深林肯伴僧。
山中行住坐,頼此好交朋。
天臺紅酒須銀杯,清光妙色相發揮。
甆髹玉石豈不雅,君第酌之應自知。
我有銀杯何所宜,恕齋惠我前朝得。
今朝把酒竟茫然,梅花萬里人南北。
歲來沙上草頭迎,歲去梅邊雪中送。歲去年來不自由,我亦送迎何所用。
人情厭舊只歡新,不道新來老卻人。喜為兒孫添一歲,可憐光景轉成塵。
送君此去信悠哉,不知明日肯重來。宇宙無窮迷道路,追隨不見上層臺。
蕭蕭便恐逐風散,茫茫尚想隨潮回。歲去怱怱不復顧,我猶留此君何處。
非緣故歲去無情,自是新年促君去。送故迎新一百年,不迎不送無新故。
顥氣澄初曉,
清江百丈秋。
槳搖山勢動,
船帶日光流。
禽噪應知曙,
魚沉若避鉤。
閑身非復昔,
征棹莫遲留。
辟兵辟寇走他方,
六遍移家路轉長。
百醉與君同出處,
五窮隨我共行藏。
柳花暗度誰家竹,
燕子寒歸何處梁。
最羨劉家好男女,
穩拋家事客原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