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周拙翁惠萬歲藤杖
周老手中杖,天封頂上藤。
戰龍紛可解,鬭虎斃堪乘。
險路扶勝仆,深林肯伴僧。
山中行住坐,頼此好交朋。
周老手中杖,天封頂上藤。
戰龍紛可解,鬭虎斃堪乘。
險路扶勝仆,深林肯伴僧。
山中行住坐,頼此好交朋。
周老先生手中的藤杖,原是天封頂上生長的古藤。它的形態如戰龍般盤曲可解,質地似斗虎般堅韌可依。在險峻的山路上,它比仆人更能扶持我;在幽深的山林中,它能陪伴僧人同行。山中無論行走、駐足還是靜坐,都依賴這根藤杖作為親密的伙伴。
天封頂:可能指高聳入云的山頂,或具體山名,此處指藤杖的生長地。
戰龍:形容藤杖盤曲如爭斗的龍,既指形態又喻其堅韌。
鬭虎:比喻藤杖能應對如虎豹般艱險的環境。
勝仆:比仆人更可靠,強調藤杖的實用價值。
頼:同“賴”,依賴。
推測詩人于山間生活時,友人周拙翁贈以天封頂古藤所制之杖。此杖在詩人行止間提供助力,故作詩致謝,記錄物我相得的生活片段。
全詩圍繞“藤杖”展開,從來源、形態到實用價值,層層鋪陳,既贊藤杖之“用”,更頌友人之“情”,展現古人以物寄情的傳統雅趣。
運會丁黃檗,分徒類夾山。愁多傷肺易,僧老改形難。夜入疏鐘苦,潮歸獨院寒。無聊頻徙倚,猶把梵書看。
萬雪千霜。禁持不過,玉雪生光。水部情多,杜郎老去,空惱愁腸。天寒野嶼空廓。靜倚竹、無人自香。一笑相逢,江南江北,竹屋山窗。
懷吳正憶浮瓜侯,訪戴還須棹雪舟。君見二君煩致語,白頭難復到杭州。
夜深不至春蟾見。令人更更情飛亂。翠幕動風亭。時疑響屟聲。花香聞水榭。幾誤飄衣麝。不忍下朱扉。繞廊重待伊。
家風惟孝友,世系本神仙。丹藥能延壽,衣冠不乏賢。享齡馀七十,積行滿三千。存歿無遺恨,青氈有子傳。
惡星臨照命宮時,雪重山寒眼?癡。我似釣魚船上客,還將哥邏報君知。
昔年居窮巷,門多長者轍。一病逾十旬,意可雀羅設。往來問死生,多謝跡不絕。販夫逢仆隸,慰問猶切切。嗟我何人斯,才薄德又劣。何以報諸公,寸心常激烈。生平性嗜客,病不廢應酬。終然瘦骨立,欲語氣不收。客多語嘈雜,兩耳鳴啾啾。登床就偃息,客語或未休。客意豈不佳,而我自作憂。奈何坐客去,床下多斗牛。病骨瘦崚嶒,僵臥難帖席。一夕三四遷,起坐長太息。大患緣有身,無身更何疾。從今事委蛻,夢覺非所擇。須臾忽蘧然,又到華胥國。何處發晨鐘,耿耿霜月白。一病連三月,肥甘寧得知。醫復戒食鹽,鹽食非所宜。素餐幸無刺,餐素將何疑。因思喪亂際,黎民多阻饑。朝餐乃木葉,暮食乃樹皮。我今食無鹽,早晚白玉炊。稽首謝蒼天,揆分忱過之。
妾本長干籍,來住夫差城。巷多惡年少,不敢彈鳴箏。
畫師含笑墨初濡,漫遣春風入此圖。葉動枝搖孰先醉?酡紅羞上水晶珠。
美酒中山捲波,佳人上宮陳娥。商聲若出金石,楚奏渾非綺羅。麗曲幽蘭白雪,仙音月渚風柯。金徽可以娛耳,玉佩無勞當歌。
賞菊聯吟新債了,題梅又喜學林逋。淵明故里花同淡,和靖精廬草不蕪。羞與庸流談仕進,寧逃山澤作詩癯。群英合影成佳話,尤勝唐賢九老圖。
北望中原,英雄氣,光華日月。山挺秀,河流大野,云橫戈壁。鼓角交鳴聲動地,旌旗所向全無敵。岳家軍三字逼金邦,飛魂魄。忠與佞,史書別。功與過,人民說。看今朝廟貌,巍峨壯烈。萬國衣冠尊典范,千秋桑梓生顏色。老夫狂,稽首拜湯陰,肝腸熱。
行藏天地盡無疑,分付明良各有時。白首本誰堪此念,不才真是累相知。都俞朝廟元無我,放宕溪云尚有詩。把酒隔江無限意,蒼峰晴雪正離離。
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幾人知。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階正笏時。
曙郭啼烏人未行,春江新草逐愁生。謝公自濟山中勝,王掾終收海內名。弄野輕云仍有態,送花流水不勝情。竹間一道茶煙動,知是閑堂賦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