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士明少宰四首 詠塵
支離滿天地,點點度輪蹄。堠火傳邊近,煙花障陌低。陸生衣本素,楚客志須泥。滄海飛揚甚,無嗟浩劫迷。
望去千絲碧,飛來萬玉明。高低非一態,蜂蝶不相驚。乍擬紛紛雪,寧為泛泛萍。隋堤三月莫,沾惹舞衣輕。
蒙茸多露處,生意幾鮮新。希日不遺汝,春風偏趁人。王孫歸興切,游女踏歌頻。攬結青袍色,留連芳樹津。
芳池碧澗同,密藻細蒲通。深淺皆宜水,參差早入風。鏡光容展葉,帶弱不勝叢。下體如堪采,連錢冒漢宮。
支離滿天地,點點度輪蹄。堠火傳邊近,煙花障陌低。陸生衣本素,楚客志須泥。滄海飛揚甚,無嗟浩劫迷。
望去千絲碧,飛來萬玉明。高低非一態,蜂蝶不相驚。乍擬紛紛雪,寧為泛泛萍。隋堤三月莫,沾惹舞衣輕。
蒙茸多露處,生意幾鮮新。希日不遺汝,春風偏趁人。王孫歸興切,游女踏歌頻。攬結青袍色,留連芳樹津。
芳池碧澗同,密藻細蒲通。深淺皆宜水,參差早入風。鏡光容展葉,帶弱不勝叢。下體如堪采,連錢冒漢宮。
零散的塵埃布滿天地之間,隨著車輪馬蹄的痕跡點點飛揚。邊境的烽火傳遞著近處的邊訊,煙花籠罩著低低的小路。陸生的衣裳本是素色,楚客的志向卻要與泥塵相伴。滄海之上塵埃飛揚更甚,不必為巨大的劫難而嘆息迷茫。遙望塵埃如千絲碧綠,飛落時又似萬玉晶瑩。高低不同形態各異,蜂蝶見了也不驚慌。忽然像紛紛揚揚的雪,又怎會是浮泛的萍。隋堤三月的暮春,塵埃輕沾舞衣更顯輕盈。在沾滿晨露的地方,塵埃中也有幾分新鮮的生機。希望陽光不遺棄你,春風更愿追逐著人。王孫歸鄉的興致急切,游女踏歌的聲音頻繁。手撫青袍的顏色,在芳樹津頭留戀不舍。芳池與碧澗相同,密藻和細蒲相通。深淺都適合在水中,參差不齊早被風吹動。鏡般的水面容得下展開的葉子,柔弱的枝蔓經不起草叢。如果水下的部分可以采摘,連錢草會覆蓋漢宮。
支離:分散、零亂的樣子。
堠火:古代邊境用于警戒、傳遞信息的烽火。
陸生:指漢代陸賈,《史記》載其出使南越,歸時“衣錦”,此處“衣本素”或喻保持本真。
楚客:指屈原等漂泊的楚地文人,《楚辭》多涉“泥滓”意象,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浩劫:佛教用語,指極漫長的時間,此處代指巨大的變故或災難。
隋堤:隋煬帝時沿通濟渠所筑的堤岸,多植柳樹,此處借指春景。
蒙茸:草初生的柔軟樣子,此處形容塵埃沾露后的濕潤狀態。
連錢:指連錢草,葉圓形如錢,排列如連錢,常見于濕地。
此詩為作者與黃士明少宰(明代吏部侍郎別稱)的唱和之作,主題為“詠塵”。明代文人唱和多借物抒情,推測創作于作者與黃士明交游期間,通過對“塵”的多態描寫,或反映對社會變遷的觀察,或寄寓個人處世態度。具體創作時間需結合作者生平及二人交游背景進一步考索。
全詩以“塵”為核心,從天地間的分散之塵寫到春景中的輕揚之塵,再到芳池碧澗的濕潤之塵,多角度刻畫“塵”的形態與意涵。借“塵”喻世事、喻人生,既有對宏觀變遷的感慨,又有對微觀生命的關注,語言凝練,意象豐富,展現了明代文人詠物詩“托物寄情”的典型特色。
蒲團坐得心成佛,卻便隨流似不曾。
對客清談皆有理,求他妙用獨無憑。
窮通數外三春定,智慧光中萬古鐙。
俗眼安知真實行,空于畫壁看高僧。
十年兄弟恨離群,書雁南來得所聞。
惠遠栽蓮歸結社,班超投筆去從軍。
傷心異路悲春草,淚眼同時濕暮云。
惟有母亡無返日,自添抔土上孤墳。
蘭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
移根植堂下,遂使世人囅。
誰知秋華拆,未許流聲盡。
即之色漸溫,佩之芳愈敏。
因觀太古音,試理幽蘭引。
幽蘭本香草,名隨四時泯。
奈何楚子孫,些只徒自窘。
一枝三四葉,與人作標準。
文星變化成人品,指點虛空不住吟。
漸向鏡中知白發,何曾醉里惜黃金。
孤燈夜雨長安夢,落葉秋風故國心。
莫謂飄沉消銳氣,皇天自是一知音。
天臺山下住,蕭散過平生。
魂夢江湖闊,吟哦筆硯清。
客心云自在,人品玉分明。
又向長安道,相逢話別情。
心馳流水高山外,身在落花啼鳥中。
滴得愁濃青杏雨,吹教夢斷碧梧風。
垂堂遠愧千金子,掃地空憐一畝宮。
兩朵燈花伴孤獨,清懽那得玉人同。
衣緇發可梳,云外卓庵居。
佛換新花供,幡拈古偈書。
刪松容徑竹,種茗間園蔬。
為應諸方供,山房盡日虛。
吳中郭索聲價高,草泥足上生青毛。
越中海市喧兒曹,白蟹厭飫霜前螯。
新豐逆旅酒濯足,齊國相君飯脫粟。
當時珍味無所需,吳越土宜俱碌碌。
六朝舊跡作新游,王謝千年風尚流。
但使時能開晉宋,只緣道不本軻丘。
昏昏赤縣神州地,渺渺白蘋紅蓼洲。
誰道天分南北限,人分南北至今愁。
德大才優世所宗,漢唐諸老莫如公。
高明正直行王事,耿介清廉繼父風。
六邑人居條教內,萬家春出笑談中。
即看詔促歸清禁,手把梅花馬首東。
呂君年八十,曾賦春雪詩。
平生慕韓愈,大書萬玉妃。
我時年甫冠,辛苦鑄好辭。
功業只爾耳,歲序空推移。
江梅有遠韻,不與世浮沈。
誦我壁間句,知渠歲晚心。
疎花生古意,暖艷啅幽禽。
此處知誰解,霜天啟角音。
官居盡日閑,隨意自消遣。
出門河水清,風定回長練。
煙林入畫圖,脫葉霜新絢。
景色為人妍,一歲知幾變。
因思天地間,是處堪留戀。
指隨襟袖寒,地氣近淮甸。
歸來吹青燈,峨冠看經傳。
今人聊復爾,古人不可見。
西關近邑郛,閑地素來廣。規度三五弓,栽花屹相向。
第一覓竹本,宗生要易暀。晚色翠四圍,依約見秋嶂。
老雞先司晨,除柵試一放。峨冠污枯草,鮮明莫能狀。
廚人出新巧,收勛到盆盎。持送文園翁,小字書佳況。
道貌塵中見,何時下翠蘿。
閑情秋水淡,歸夢白云多。
纓過龍湫濯,詩當雁蕩歌。
清豪不易得,一別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