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潁橋
我行古穎谷,慨懷穎封人。
當日君臣直兒戲,許以純孝殊不倫。
鄭莊能使祭足射中肩,豈有見生母,必欲及黃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過烏得賢。
寤生既不孝,考叔復不忠。
不忠遺母羹,不孝將毋同。
我行古穎谷,慨懷穎封人。
當日君臣直兒戲,許以純孝殊不倫。
鄭莊能使祭足射中肩,豈有見生母,必欲及黃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過烏得賢。
寤生既不孝,考叔復不忠。
不忠遺母羹,不孝將毋同。
我行經古老的潁谷,心中感慨懷念潁封人(潁考叔)。當年君臣之間簡直如同兒戲,稱許潁考叔‘純孝’實在不合常理。鄭莊公能讓祭足用箭射中自己的肩膀(指鄭莊公與弟弟共叔段爭位之事),怎會真有想見生母卻偏要等到‘黃泉相見’的荒唐事?人臣糾正君主過失自有正道,教唆君主文過飾非怎能算賢良?鄭寤生(莊公)本就不孝,潁考叔又何嘗忠誠?所謂‘留肉羹奉母’的‘不忠’之舉,與莊公的‘不孝’又有何不同?
潁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登封西,春秋時屬鄭國。
潁封人:指潁考叔,鄭國大夫,曾任潁谷封人(管理邊界的官員)。
鄭莊:鄭莊公,名寤生,春秋初期鄭國君主,《左傳·隱公元年》載其與母武姜‘黃泉相見’典故。
祭足:即祭仲,鄭國大夫,曾參與鄭莊公與共叔段的權力斗爭。
格非:糾正過失,出自《孟子·離婁上》‘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
遺母羹:據《左傳》,潁考叔受莊公賜食時‘食舍肉’,稱要將肉羹留給母親,被莊公贊為‘純孝’。
此詩當為詩人途經古潁谷時所作。潁谷是春秋時鄭國故地,《左傳·隱公元年》載潁考叔在此勸鄭莊公與母和解的故事。詩人觸景生情,結合對歷史事件的深入思考,針對時人盲目推崇‘純孝’的現象,作此詩以澄清忠孝的本質。
詩通過評述鄭莊公‘黃泉見母’與潁考叔‘遺母羹’的典故,批判二者表面行孝忠、實則違背倫理的行為,指出‘不忠’與‘不孝’本質相通,強調忠孝需發自真心、符合正道。全詩議論深刻,語言質樸,體現了詩人對傳統倫理的理性審視。
天畔靈巖已昔聞,
石橋花雨正紛紜。
楓林亂掩浮圖出,
黛色遙從泰岳分。
古殿橫闌迷赤箭,
秋泉帶葉下青云。
伊蒲會罷僧廚飯,
倚杖看碑到日曛。
砥柱遙瞻峰絕奇,抗懷千古更誰知。
二公分陜王風遠,六國圖秦霸業衰。
竹影草堂傳魏野,墨痕池水愛張芝。
勞勞馬首空徵逐,日暮停車有所思。
細雨斜風拂面吹,杏花欲謝柳新垂。此行不為憐春色,也學清明上冢兒。
一望鯤池幾斷腸,輿中不語淚千行。自憐身是裙釵輩,無復年年拜墓傍。
歷盡千秋劫,巍然古鶴樓。
澹煙浮漢市,殘日見黃州。
遠樹云中出,長江天際流。
何人夜吹笛,望遠不勝愁。
歷歷孤煙起遠岑,
蜂腰橋隱綠楊陰。
小亭坐久忘歸去,
不住清蟬頭上吟。
丈夫失志為黃金,采蕨歸來返照臨。
食息茍存憑短劍,貧居如洗有孤琴。
篝燈永夜渾忘寐,抱膝疏窗只謾吟。
長至寒梅花正發,雪中清賞慰愁心。
把酒花前,俛仰乾坤,猶剩吾曹。憶西清奉引,曾陪汲黯,南冠憔悴,同祭皋陶。諫草空焚,釣竿長把,三徑荒蕪仲蔚蒿。長安道,嘆東門黃犬,幾度悲號。
于今華發蕭蕭,但痛飲狂歌興未消。向蓮社參禪,無人能解,醉鄉娛老,有脫而逃。白眼看他,飛揚跋扈,蜾裸螟蛉之二豪。三年后,看兩家兒子,誰似枚皋?
萬仞嵯峨鳥道難,
劍輪揮處骨毛寒。
泥牛昨夜歸滄海,
吸得西江水盡乾。
倉卒難當曳落河,高談因果奈君何。
更堪琴客能招賄,豈有文人解荷戈。
士盜虛聲成事少,戰遵古法誤人多。
義軍血變陳濤水,千載傷心杜老歌。
塞外爭傳風義詞,去梯玩月幾人知。生生死死鷗盟在,三十年來系夢思。
不辯前身與后身,名山踐約豈無因。小山叢桂容招隱,重洗鉛華為寫真。
朝霧蒼茫暮雨低,恰如梅子欲黃時。
三分半是行人淚,莫怪行人鬢已絲。
燈前微雨惜黃昏,想費慈闈夜倚門。
知汝悅親能有道,不應惟種北堂萱。
云外笙簧擁碧霞,
游人爭看鐵袈裟。
虛巖白映山南日,
老菊黃垂洞口花。
溪水過橋喧鶴鸛,
松根出石走龍蛇。
飛梯萬仞棲真地,
可許尋源問鹿車。
為愛中秋勝去年,
天香搖落暮云邊。
渴消仙露金盤近,
光滿皇輿玉鏡懸。
酒色遙分河漢影,
雁聲輕散芰荷煙。
庾公不遣南樓興,
誰和西風白雪篇。
東里樂吳縞,南工論楚劍。真知世所希,外賞誰能鑒。
余本支離士,人形偶然犯。寢跡恣閑游,適來訪朝坫。
彼美在彤闥,特達光圭剡。瞻言彌六合,計畫符深念。
昔參斷臂謀,意絕英俄瞰。人亡遠圖止,語合雄襟憾。
謬許愧劉陳,千時異酈范。風寒燕市靜,燭暖清觴汎。
將回已灰心,吁謨待君驗。
半世吳松理釣絲,蜀山著腳豈前知。
云堂已散三三眾,卵塔空尋點點師。
戴雪數峰臨峭絕,浮花一水舞淪漪。
勞生未盡能重到,應掃流塵讀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