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三首
璧月墮止水,可玩不可親。幽人俯闌曲,羽扇一角巾。悟我真色相,澹然忘此身。
軒中何所有,四壁微風發。其大不盈畝,納此一輪月。嬋娟萬里情,徘徊照短發。
畫檐凈流云,鮮月代秉燭。上有梧樹枝,下有寒泉綠。夜深地復靜,俯仰皆自足。
璧月墮止水,可玩不可親。幽人俯闌曲,羽扇一角巾。悟我真色相,澹然忘此身。
軒中何所有,四壁微風發。其大不盈畝,納此一輪月。嬋娟萬里情,徘徊照短發。
畫檐凈流云,鮮月代秉燭。上有梧樹枝,下有寒泉綠。夜深地復靜,俯仰皆自足。
如玉般的月亮倒映在靜止的水面,只能觀賞卻無法親近。幽居之人俯身靠在欄桿彎曲處,手持羽扇頭戴方巾。領悟到自身的本真模樣,淡然間忘卻了自己的存在。軒室里有什么呢?四面墻壁間微風輕拂。軒室面積不大不到一畝,卻容納了這一輪明月。明月寄托著萬里情思,徘徊著照著人的短發。畫檐邊流云安靜,皎潔的月亮代替了蠟燭照明。上面有梧桐樹枝,下面有寒冽的泉水泛著綠色。夜深了大地又恢復寧靜,無論俯視還是仰視都感到心滿意足。
璧月:如玉般的月亮。
幽人:幽居之人。
角巾:方巾,古代隱士常戴。
真色相:佛教語,指事物的真實面目。
嬋娟:形容月亮姿態美好。
秉燭:手持蠟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閑適的生活狀態。可能是詩人在遠離塵世紛擾、居于幽靜之地時,有感于自然之美和內心的寧靜而創作,反映了其追求淡泊、超脫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閑居時的寧靜心境和對自然的感悟。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紫氣朝看越海屯,加餐消息遍乾坤。文章一代靈光殿,閥閱三朝建禮門。北斗轉依南極耀,長庚偏傍太微尊。方城漢水看如昨,大業桓文次第論。
東方千騎擁華筵,金粟如來下降年。黃菊盛開重九后,丹桃長熟小春前。明堂共倚材如棟,藝苑爭誇筆似椽。為駕青牛還漢闕,書成函谷已流傳。
雨過荒池藻荇香,
月明如水浸胡床。
天公作意憐羈客,
乞與今年一夏涼。
鄱湖水長浪花粗,東湖清淺漾菰蒲。采罷蓮花采蓮子,留郎莫遣出鄱湖。
浮舟寺里木蓮開,薦福寺前黃葉堆。輸與僧家來往便,漁船才過酒船回。
去年曾約泛湖游,今日花開獨倚樓。莫怪歸期還失信,信潮原不到湖頭。
湖邊嬌女怯春波,欲浣春衣愁柰何。不唱《洗紅》及《白纻》,年來學得《懊儂歌》。
造物將如此老何,
懸車以后稿猶多。
晉劉伶醉戲為頌,
楚接輿狂偶作歌。
翠竹蒼煙兩岸秋,扁舟曾憶度湘流。偶來琳館看圖畫,彷佛推篷宿雨收。
蒼龍掩雨響蕭騷,墨沼風生起翠濤。想見仙翁揮灑罷,洞庭空闊楚山高。
但教點墨便仙乎,
絕后空前妙趣殊。
不是胸中清若雪,
怎能淡到有中無。
六龍尚未西巡日,
海外曾開萬壽宮。
圣主回鑾臣聽鼓,
一官千里入閩中。
海上吟詩到白頭,
菱花滿地一沙鷗。
一生不出東淘路,
自有才名十五州。
老筆文無害,升堂指顧間。
才高心每恕,事遽色常閒。
棋局消長晝,詩囊括好山。
去時似來日,添得令名還。
言笑不可覓,暗風吹庭隅。開門見蘿月,恍惚照髭須。
相見必破顏,來往永無期。出塞將十年,始如初逐時。
挾卷出相尋,往往偕風雨。從此得新題,但向松間語。
大音易銷沉,天地終何有。茫茫東海沙,斯人豈長久。
枕中百十篇,暗室生霹靂。夢里長把持,祇恐蛟龍攫。
雨盡禽聲寂,空山似有聞。十年稠疊恨,不是為思君。
常遣候君來,松枝掛月白。君今逐浮云,猶掃松根石。
山中多虎豹,月黑恐魂驚。君如來入夢,須隨明月行。
約略夢中見,一半苦吟聲。此夜分明甚,猶恐非平生。
最憐同出塞,不得上千山。屢詠山僧句,常思山鹿間。
果誰能脫俗,常自愛棲霞。
下榻留難久,回車望更賒。
清歌賢寧戚,博識老張華。
此后相思夢,知從處士家。
小亭高古占城闉
地迥全無一點塵
時有行云自來去
晚來施雨欲留人
羈心零雨悲,水宿風潮倦。
茲晨廓澄霽,沿流愜佳玩。
綠英媚芳洲,雜花覆春岸。
青天鏡中流,浴鳧沙際亂。
落日碎江光,林巒采余絢。
靡霏遠煙生,霏霏夕暉眩。
蒼然望廬山,山靄旦暮變。
絳霞晨干霄,嵐氣夕冪巘。
近巒或浮黛,遠瀑如縈練。
賞奇得新歡,覽物有余戀。
山水憺娛人,客懷為一遣。
我生不得騎馬游司并,又不得披裘冰天射虎行。
壯顱郁郁居此島,何能碧海誅長鯨!
行年三十又有七,電光雷火驅白日。
已拋腰下斷水力,更禿楯頭如椽筆。
意氣空自不可羈,少壯風云能幾時!
宇宙黃埃萬丈積,揮戈欲掃嗟已遲!
此心豈得付流水,我欲登天一問之。
萬戶千門辟草萊,甘泉馳道拂云開。梯航絕塞中丞績,柱石明堂大匠材。鄴郡風流齊七子,豐城虹色射三臺。寧辭病骨鹽車下,矯首長嗚郭隗臺。
天都翹首碧云重,粲爛軒車此日逢。廷尉高門容駟馬,司空神劍合雙龍。丹扉夜辟乾坤靜,絳闕晨披雨露濃。最憶登壇清興遠,千篇晴色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