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砧有感
千門儼云端,此地富羅紈。
秋月三五夜,砧聲滿長安。
幽人感中懷,靜聽淚汍瀾。
所恨搗衣者,不知天下寒。
千門儼云端,此地富羅紈。
秋月三五夜,砧聲滿長安。
幽人感中懷,靜聽淚汍瀾。
所恨搗衣者,不知天下寒。
千家萬戶仿佛在云端整齊排列,此地到處是身著綾羅綢緞的人。在農歷十五的秋夜,搗衣聲回蕩在整個長安。幽居之人心中感觸,靜靜聆聽淚水縱橫。只恨那搗衣的人,不知道天下還有人在忍受寒冷。
千門:眾多人家。儼:整齊的樣子。
羅紈:泛指精美的絲織品。
三五夜:農歷十五的夜晚。
砧聲:搗衣聲。
幽人:幽居之人。
汍瀾:流淚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存在貧富差距,詩人可能在秋夜聽到搗衣聲,聯想到社會現實,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社會貧富不均現象,詩人借搗衣聲抒發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中郎敷奏罷,司隸坐朝歸。開筵引貴客,饌玉對春暉。塵起金吾騎,香逐令君衣。綠酒犀為椀,鳴琴寶作徽。寸陰良可惜,千金本易揮。
秋風入瀟湘,千嶂倚天外。使君挽衰翁,行樂秋色界。放船下空闊,舒笑鳧鹥會。永懷愚溪人,千載有遺愛。延緣訪遺跡,佳處時擊汰。飛沈各獻狀,領略在我輩。匆匆莫能數,頗似慰無賴。杯行未云半,落日已相對。歸來有酒所,方省欠詩債。朱轓幸停軫,嘉汝山水最。金莖峙霄漢,行矣分沆瀣。何妨共流轉,今古同一概。非君個中人,孰使此中大。伊余漂泊者,他日名亦在。一聞款乃聲,蓬蓽忘湫隘。
南武城,在婁水,闔閭昔筑候越兵,槜李兵交竟傷指。夫差一戰雖復讎,嘗膽毋忘會稽恥。大夫種至請行成,屬鏤卒賜忠臣死。爭長黃池盟,寧知甬東徙。南武城,城己墮,我來覽古仍賦詩,棠梨花落雨絲絲。游子西行何日歸,悵望不見令人悲。
蒲鞭閤束久停檛,暮府人閑早放衙。頻喚羊何把詩筆,即看姚魏用年華。
葺得南園過一春,無從再見物華新。匆匆相別休相憶,已有風流賢主人。
城中不解湖山好,一到城西雙眼明。水面日光浮寶剎,峰頭云氣擁神京。石蹬盤回天地老,銀河倒掛蜿蜒驚。碧桃開處無人見,卻有春風管送迎。
誰將無悶號先生,最喜詩名怕富名。蓬戶久關如避虎,槐陰深密好潛鶯。始知在市隱為大,莫以催租句不成。草帽贈君成謔讖,記持茶蓋問青城。
老翁居處不勝幽,無數青山在屋頭。客至便分云半席,坐看落日大江流。
紛吾寄一室,深巷遠塵蹤。窗樹籠寒碧,瓶花吐小紅。書裙參屋漏,面壁究幡風。吾跡聊爾耳,吾懷寄太空。
燕川芳草歇已久,行子西行更回首。駿馬春停渭曲花,金鞭暮指秦中柳。看君兄弟皆豪雄,十年側想中丞公。東山云月臥未起,北海賓客誰相通。荷花初紅酒初碧,汝歸登堂見顏色。若問長安舊友生,崔何二子常相憶。
慈恩得雋綠衣歸,凡客南來罕似之。名氏已標希呂第,文華要繼幼安詩。行登袞袞諸公上,毋鄙區區一尉卑。踏雪同來子先去,夢隨鞭影過江湄。憶昨相從戎馬間,屢披錦誥慰蒼顏。煙塵歷遍疆陲役,風雪同諳道路艱。子負此名心已白,我成何事鬢徒斑。一杯握手無它祝,歸為移文問北山。
北風作雪試寒冬,遠近飄飖未覺重。禁苑鶴回迷玉樹,長天雁落避遙峰。偏宜映字臨書卷,不畏沖寒候早鐘。最是玉堂清致好,煮茶高詠獨從容。
窮年兀兀似憨癡,鳥道虛空舉向誰。伯玉知非先一臘,香林走作未移時。寒溪石上吟何已,空谷人來未可知。白日降心唯此道,千松巖月意遲遲。
夫何造化妙,產此名世賢。橫胸幾淵海,直步三山巔。道德百世師,呼吸雷風隨。出手無全牛,歷歷堪鼎彝。孤忠久憂國,端揆宜戮力。當寧側席思,胡然樂家食。吁嗟宋陽九,奇袤蝕仁厚。毒手摧綱常,真魏已掣肘。賢俊幾登崇,葉公能好龍。大廈支一木,胡馬鳴西風。豈謂憚錯節,泉流自中竭。辭疏幾千年,義命真皎潔。寒坡秋露深,霜英動豪吟。靈鳳奮萬仞,矰繳嗟何心。悠悠四百年,白日懸青天。晨窗對書讀,清風猶泠然。
看梅東閣上,遙憶帝京時。梁園雪未下,華林春已歸。香飄鳷鵲觀,影落天淵池。已傷白發暮,敢怨清光遲。隴首成異域,何用寄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