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首 其一
至道無難,唯嫌選擇。
桃華紅,李花白,誰道融融只一色。
燕子語,黃鶯鳴,誰道關關只一聲。
不透祖師關捩子,空認山河作眼睛。
至道無難,唯嫌選擇。
桃華紅,李花白,誰道融融只一色。
燕子語,黃鶯鳴,誰道關關只一聲。
不透祖師關捩子,空認山河作眼睛。
最高的真理并不難領悟,只忌諱有所選擇、分別。桃花紅,李花白,誰說這和諧美好的景象只有一種顏色。燕子呢喃,黃鶯啼鳴,誰說這悅耳的聲音只有一種音調。如果不能參透祖師的關鍵要訣,就會白白地把山河等外物當作自己的認知。
至道:最高的真理、道理。
關捩子:關鍵、要訣。
偈語多為禪宗高僧用來傳達佛法教義。此偈可能創作于寺廟修行的環境中,當時禪宗注重通過日常事物和自然現象來啟發弟子領悟佛法,詩人借此偈提醒修行者不要在認知上有所分別,要參透佛法關鍵。
這首偈語主旨是勸人摒棄分別心,參透佛法要訣。其特點是以自然景象為喻,深入淺出。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語對傳播佛法思想有重要作用。
別來嘗憶舊躋攀,
好信迢迢慰病顏。
多按地圖傳藥石,
不煩魂夢到仙山。
塵沙猶在微茫處,
云水都歸指顧間。
看取蕩中多少雁,
衹應飛倦始知還。
名勝音塵隔,懷賢自渴饑。千巖聳秀處,一榻獨懸時。
盛夏衣裳懶,深林枕簟宜。招邀何以待,數卷謫仙詩。
浮爽清波正日遲,
出郊修禊屬芳時。
幸陪飛觀朋簪盍,
未覩華堂舞袖僛。
命中已于三耦見,
爭雄仍向一枰知。
愛君多藝能傾坐,
豈但流觴記逸詩。
江城流落歲還新,
懶作雕蟲問大鈞。
月盡嘉平余景刻,
年侵彊仕尚沉淪。
晚持禪悅惟三白,
曉簇春盤又五辛。
肯把生涯供爛醉,
黎明學不動心人。
低云晻曖與天同,
剪水飛空候應冬。
沴氣潛消煩燮理,
歡謠藹布荷明農。
漾舟訪友乘清興,
授簡延賓繼舊蹤。
歲好定知豐五稼,
倉箱行慶畝收鐘。
老人聚扶杖,兒啼使君前。
習知使君清,一觴代一錢。
六城十萬戶,焉依刺史天。
刑清艾作??,俗樸蒲為鞭。
赭衣入佗郡,關戶得晏眠。
州鄉大作社,擊壤歌康年。
左轓忽照路,更借知無緣。
愿公治者廣,此惠周幅員。
郊居牢落似東屯,
剝啄欣聞客叩門。
筆下波濤文貫道,
胸中瑜瑾學逢源。
西余未遂諧清賞,
南浦俄驚黯別魂。
金菊萬株秋露重,
此時重復望來轅。
固知島可是詩奴,
何況區區杜與吳。
舉世徒能循覆轍,
先生今為翦蘩蕪。
淵明松菊還堪賦,
白傅園池亦有圖。
莫把五湖都占了,
也須留與故人俱。
萬疊遙山鎖暮煙,
一江秋水渺連天。
憑欄正是滕王處,
下榻誰知孺子賢。
聞道白魚方切玉,
更饒黃雀正披綿。
一樽吟嘯無余事,
說著塵埃卻可憐。
香火祠庭即隱淪,
誰知未許作閑人。
一拋夜雨橫塘宿,
三見東風石液春。
當寧照臨齊日月,
余生報効絕涓塵。
尚寛九死憐多病,
乞與江湖自在身。
兔苑佳賓集,龍山上瑞臻。
微飄方自弄,亂灑忽無垠。
剪水層空墮,裝春病枿新。
繽翻投隙巧,歷亂點衣勻。
急每隨風陣,高將擁日輪。
階閑鋪六出,簷重壓千鈞。
片落梅初謝,毬飄柳未顰。
賞清疑不夜,驚晚誤司晨。
朔漠寒沙起,湘吳美酎陳。
地荒包委瑣,木朽蓋輪囷。
舴艋尋幽客,蝸牛臥冷人。
稍晴芳意動,散策共尋春。
長須剝啄叩柴扄,令弟官清遠寄聲。
擿句已欣資藝圃,漱醪兼賴破愁城。
牽絲聞說恢材力,露板應連上姓名。
猶憶具區分袂處,孤帆一點愴離情。
賦歸州里半年間,
豈料循題哭二難。
屢薦嘗為趨幕客,
數奇終困字民官。
清談竟日師夷甫,
寢瘵連年痛士安。
身后華名知不朽,
幾多墨妙翠珉刊。
待次吳陵邑,
身修道日章。
蘭陔留古郡,
花縣得鄰鄉。
未即摶扶上,
端嫌代斵傷。
蕭閑文墨外,
樂趣問濠梁。
世人集句漫紛紜,吾子超然有異聞。
獨把長矛探虎穴,不教仙翼浪雞群。
離離池上生春草,藹藹江南欲暮云。
喜得安居從此始,絕勝厘析事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