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湯定之依貞憫手書小詩十二絕裝卷乞題。就琴隱軼事雜成小詞
舊隱尋獅窟,新嬌聚鳳窠。
梯仙家樂雪兒歌。留得詩中畫本美人多。
脂墨風流盡,滄桑血淚過。
壺山琴話渺煙蘿。問訊江南梅雪近如何。
舊隱尋獅窟,新嬌聚鳳窠。
梯仙家樂雪兒歌。留得詩中畫本美人多。
脂墨風流盡,滄桑血淚過。
壺山琴話渺煙蘿。問訊江南梅雪近如何。
去昔日隱居之地獅子窟探尋,新的佳人聚集在鳳凰巢般的地方。梯仙家人演奏,雪兒歌唱。詩中留下了許多如畫般的美人形象。當年的脂粉墨香、風流韻事都已消逝,歷經了滄桑巨變,血淚斑斑。壺山的琴話已如煙霧般渺茫難尋。詢問江南的梅花和雪景近況如何。
舊隱:昔日隱居的地方。獅窟:具體所指需結合相關背景,可能是特定的隱居地點。
新嬌:新的佳人。鳳窠:比喻佳人聚集之處。
梯仙家:可能指某個特定的家族或群體。雪兒歌:雪兒可能是歌女之類的人物,雪兒歌即雪兒所唱之歌。
脂墨風流:指過去的風雅之事,可能與文人雅士、佳人的活動有關。
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壺山琴話:可能是與壺山相關的琴藝故事或交流。煙蘿:形容云霧繚繞、草木茂盛的樣子,這里表示其渺茫難尋。
問訊:詢問。
此詞是為湯定之依貞憫手書小詩十二絕裝卷而題。貞憫可能是一位有一定文化影響力的人物。從詞中可推測創作時社會可能經歷了一些變遷,詞人回顧過去的風雅之事,感慨如今的滄桑。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明確,但從“江南”可大致推斷與江南地區的文化氛圍有關,詞人可能處于一種追憶往昔、感慨現實的心境。
這首詞主旨在于通過回憶過去的風雅與感慨現實的滄桑,抒發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情感。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悠遠、情感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情感和審美傾向。
無分浴春陽。獨倚蓬窗。當年悔作嫁衣裳。待到花時蜂也妒,難訴衷腸。
未羨綺羅香。自掩啼妝。思君如月怯更長。有限年光無限感,魂夢飛揚。
停橈處,桐樹石橋灣。
淡淡鴉藏煙柳外,田田魚戲露荷間。
一抹蔣陵山。
王郎書逼楊風子,
畫亦憑陵蜀兩孫。
豈是天公憎絕藝,
一生憔悴向衡門。
回雪吹花唱大堤,
弓腰斗罷夢長啼。
身輕不及枝頭絮,
猶逐東風舞向西。
熒惑連宵燦,光芒射斗明。
關河郁鄉思,鼓角亂秋聲。
客夢三更斷,羈愁千里生。
一尊對江月,無限古今情。
江南風物與君論,蘆筍蔞蒿薦晚樽。
舉酒不知身在遠,隔江誰送假河鲀。
乍解軍持別梵王,臨歧心事祇凄涼。
冠巾重上先人冢,衣缽分傳弟子行。
舊剎風幡留半偈,寒鐙夜雨夢連床。
從今更作青蓮喻,雖在淤泥亦自香。
北斗移天拱帝星,
流光長照太玄經。
俄看子夜風雷起,
盡撼人間百夢醒。
語言動靜總天真,
叉手徒勞問別人。
舊說青原白家酒,
子歸切忌再沾唇。
落日高臺對晚醺,芳尊同調自為群。
紅塵水外隔朝市,清籟林間凈聽聞。
野鶴迎秋新警露,遠山橫翠半沉云。
可憐一片空明界,塞北江南■未分。
鷗鳥還輸隱吏閒,馀酣磯畔漱潺湲。
坐來白石清流里,疑到三湘七澤間。
夕網魚蝦翻幾案,秋風蒪膾憶鄉關。
扁舟徑可如張翰,詞賦何須學子山。
鶴雁旌旗導紫軿,方瞳秋水照人明。
泰山可碎膽常定,滄海自渾心轉清。
萬事至公如正獻,片言不妄即元城。
擎天正要堅牢柱,長與皇家植太平。
偶然乘興度幽關,卻駕柴車返舊山。
出處在君無不可,豈緣飛倦始知還。
百首新詩興不疏,錦囊盈載出東都。
扁舟莫羨鴟夷子,自有山堂敵五湖。
似水天心秋爽,如屏山上晴嵐。正值新涼氣候,游人兩兩三三。
小閣半藏山塢,浮云長繞峰腰。卻喜潺湲流水,中通一道橫橋。
蒼蒼極目煙樹,遙遙遠接汀沙。瀨際竹籬蟹舍,林間茅屋人家。
臨水芳塍饒沃,連村老木蕭疏。此是莆陽天馬,被人寫入畫圖。
明眸皓齒艷無雙,比擬圓月兩相仿。
惆悵嬋娟多寂寞,歡情只供一夜長。
秦淮渡,碧波流,
冷月斜明花外樓。
仙人掌滿金莖露,
桂子香寒玉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