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飲李宛平宅得支字
班行散玉墀,明府幸相期。
席上雙盤艾,花前五色絲。
歌停官燭送,酒給俸錢支。
醉憶江鄉客,芙蓉正滿池。
班行散玉墀,明府幸相期。
席上雙盤艾,花前五色絲。
歌停官燭送,酒給俸錢支。
醉憶江鄉客,芙蓉正滿池。
官員們從朝堂散去,在玉階分開,幸得李宛平縣令相邀赴宴。宴席上擺著兩盤艾草,花前掛著五色絲線。歌聲停歇時官府的蠟燭被送來,酒錢用俸祿支付。醉意中想起家鄉的友人,此時故鄉的荷花正開滿池塘。
午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班行:官員行列。
玉墀(chí):宮殿前的玉石臺階。
明府:漢代對太守的尊稱,后泛指縣令。
雙盤艾:兩盤艾草,端午有掛艾草驅邪的習俗。
五色絲:即長命縷,端午時系于手臂的五彩絲線,寓意祈福。
官燭:官府提供的蠟燭。
俸錢:官員的俸祿。
江鄉:指江南水鄉。
芙蓉:此處指荷花。
此詩應為作者在端午節受邀至李宛平縣令宅中宴飲時所作。詩中“俸錢支”“官燭送”等細節,反映明代官員間雅集的日常,結合“醉憶江鄉”,可見作者或為客居異地的官員,借端午宴飲觸發思鄉之情。
全詩以端午宴飲為核心,通過民俗細節與官場生活的結合,展現文人雅集的閑適,結尾思鄉一筆使情感更顯深沉,語言質樸而富有生活氣息。
思齊太任,嬪于周京。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不可儀測,矧可強名。
鏤玉繩金,昭哉號榮。
孝奉天儀,信維休德。
發越徽音,禮文靡忒。
永保嘉祥,時萬時億。
歸于東朝,含飴燕息。
山茶兩本上連空,疊葉棲枝占佛宮。
雀尾有金輸紺碧,鶴頭無火讓殷紅。
優于峽茗稱呼異,劣與梅花氣候同。
誰識諸天雨花外,道人宴坐雪霜中。
英英藝祖,出震承干。
握圖撫運,卜祚延年。
衣冠在廟,威靈在天。
永錫無疆,子孫保焉。
多士濟濟,于彼西雍。
欽肅威儀,亦有斯容。
烝然來思,自西自東。
天畀爾祿,惟王其崇。
思齊圣母,媲于周任。
體干履坤,博厚洪深。
七袠既啟,萬壽自今。
昕庭發號,式昭德音。
玉璽瑤編,禮容畢具。
穆穆至尊,華殿是御。
德配有虞,紹唐授禹。
于萬斯年,受天之祜。
郎官遺愛鑿成湖,李白題詩在昔初。
春水浪翻驚野鷺,夏荷盤側戲游魚。
冬風結凍凝青漢,秋月分光落碧虛。
我愛四時風景好,買山來此創幽居。
天臨黼扆,云集弁纓。
金石遞奏,典禮備成。
玉趾緩步,龍駕翼行。
言旋北極,永燕西清。
夾鐘紀月,初吉在辰。
眚災流慶,布德推仁。
采章震耀,典禮具陳。
茂昭丕貺,永庇斯民。
鹿鳴相邀,聚場之苗。
我美嘉賓,令名孔昭。
我命旨酒,以歌以謠。
何以置之,大君之朝。
禮均孝慈,樂合韶武。
至德光矣,鴻恩亦溥。
上下和濟,華夷樂湑。
醆斝三行,盛儀斯舉。
潔爾犧牲,既角且骍。
玉俎奉將,式表純精。
祖宗斯享,毖祀以成。
福祿來降,邦祚隆平。
白發非有種,如何忽自生。
盡從方寸地,蒔此兩三莖。
場屋債猶欠,山林計未成。
頭顱知漸丑,羞向鏡中呈。
天地奠位,乾坤以分。
夫婦有別,父子相親。
圣王之治,禮重婚姻。
端冕從事,是正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