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元年章獻明肅皇太后朝會十五首《宋史·樂志》一:明道初,章獻皇太后御前殿見群臣,作《玉芝》《壽星》《奇木連理》之曲,《厚德無疆》《四海會同》之舞。 群臣酒行用《禮安》。 其三
禮均孝慈,樂合韶武。
至德光矣,鴻恩亦溥。
上下和濟,華夷樂湑。
醆斝三行,盛儀斯舉。
禮均孝慈,樂合韶武。
至德光矣,鴻恩亦溥。
上下和濟,華夷樂湑。
醆斝三行,盛儀斯舉。
禮儀體現著孝慈的準則,音樂融合了韶樂和武樂的精華。至高的品德光輝閃耀,宏大的恩澤廣泛深厚。上下和諧共濟,華夏與夷狄都歡樂暢快。酒杯三次傳遞,盛大的儀式就此舉行。
禮均孝慈:禮儀體現孝慈。均,體現、均衡。
樂合韶武:音樂融合韶樂和武樂。韶,相傳為舜時的樂曲;武,周武王時的樂曲。
至德:至高的品德。
鴻恩:宏大的恩澤。溥:廣大。
和濟:和諧共濟。
華夷:華夏和夷狄,泛指天下。湑:喜樂。
醆斝(zhǎn jiǎ):酒杯。
明道元年,章獻皇太后在御前殿會見群臣,朝廷作了一系列樂曲和舞蹈。此詩是在群臣酒行時所用,創作目的是為了在朝會場合歌頌皇太后的品德和恩澤,營造和諧歡樂的氛圍。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章獻皇太后的至德鴻恩,展現國家上下和諧的景象。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風格典雅,具有濃厚的宮廷氣息。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禮儀制度。
結彩山為對斗魁,和風清月共徘徊。
喧闐樂曲鑾輿近,烜赫袍光雉扇開。
午夜明缸回照景,晴天華轂發春雷。
太平時節身無補,慚愧年年游騎來。
庭竹擁高叢,移床就好風。
掩門休務外,隠幾坐忘中。
世事元何物,人心了即空。
客來休借問,此意浩無窮。
溪橋接桑畦,鉤籠曉群過。
今朝去何早,向晚蠶恐臥。
家家五十日,誰敢一日惰。
未言給私用,且以應官課。
起坐終朝在一堂,興來賓至更銜觴。
逢春預展新花檻,扶老時翻舊藥囊。
心慮已能安止止,聲名何用漸章章。
少游有志今方遂,坐守松楸不去鄉。
昏雺翳紫極,橫霓勢光大。妖威集兇冀,忍穢實中頼。
奸铓日增剡,誰汝觸取害。驕根愈自固,所植利孱昧。
容容彼群輔,竄伏皆鼠輩。側視況未敢,肯復形嘆慨。
太尉漢中士,氣引八極外。岌然處大麓,天下聳風采。
自開煮餠禍,賊意已莫快。移書瀝憤膽,語激益睚眥。
罹冤卒用此,數與六九會?;澅簧蚩?,燮免乃天貸。
高忠揭萬古,宇宙莫能載。垂晶耀簡策,糞土視廣戒。
歸來葬墝埆,祠冢茲儼在。宏垣敞深豁,巨木森晻曖。
神靈皎如日,過者知再拜。同愚忝郡寄,公里曰境內。
心期款舉像,所顧官有礙。精衷托明酌,舉手向東酹。
寒鳩劬劬屋上鳴,欲使此雨何時晴。
山中有客抱幽鬰,日日起望東方明。
今朝晚霞發光焰,喜極再拜當西楹。
須臾云陰又蒙沒,遣我涕淚流沾纓。
庠序尊儒術,梯航走德輝。
玉龍何地駐,金雁不時飛。
圣治歸簾幄,歡謳奉袞衣。
未嗟軒御遠,猶仰百年威。
山風吹早晴,裌服覺微凜。
煙云有佳尚,竹石得幽稟。
閑窗覆舊局,晚閣試新品。
幾欲賦郊居,奇詞未如沈。
花有金鳳為小叢,秋色已深方盛發。
英英秀質實具體,文采爛然無少缺。
纖莖翩翩翠影動,紅白紛亂如點纈。
誰云脆弱易飄墮,自卵至翼亦數月。
美人形相欲摹畫,巧不得施暫自拙。
鋪茸剪彩轉難似,只把長條恣穿結。
眼前草木盡零落,憐爾開于此時節。
常疑一如小兒花,性命所系不忍折。
君不見昨夜雨,今朝風,一隊驚飛返丹穴。
芡盤團團開碧輪,城東壕中如疊鱗。漢南父老舊不識,日日岸上多少人。
駢頭鬅??露秋熟,綠刺紅針割寒玉。提籠當筵破紫苞,老蚌一開珠一掬。
吹臺北下凝祥池,圃田東邊仆射陂。如今兩處盡堙沒,異日此地名應馳。
物貴新成味尤美,可惜飄零還入水。料得明年轉更多,一匝清波流萬子。
行馬江頭未曉時,好風無限滿輕衣。
寒蟬噪月成番起,野鴨驚沙作隊飛。
揭揭酒旗當岸立,翩翩魚艇隔灣歸。
此間物象皆新得,須信詩情不可違。
陰陰喬木下,翠影若云浮。
滿地紫桑椹,數枝黃栗留。
迎風湖上去,避日竹間游。
定作今宵雨,繞墻啼曉鳩。
北園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點酥。
早來其間有啼鳥,兒女盡識名提壺。
急教取酒對之飲,滿頭亂插紅模糊。
可憐后日再來此,定見隨風如錦鋪。
層崖垂空石壁牢,上有大木百丈高。
古荔全身裹鐵甲,頑姜滿腹鋪金毛。
空根老蟒露擁腫,曲枿怪??爭呼嗥。
一朝壯士揮巨斧,無限隨死蓬與蒿。
驅馬上危坂,暮鞭搖客愁。
峰巒驚滿目,咫尺擬回頭。
紅樹擁野店,白云藏縣樓。
須知此北下,地底見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