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徹通理秋日驛中二首
幾年江海擬同群,又隔鐘山一片云。驛路秋高人漸遠,征袍霜重火頻熏。臺臣鶚薦多知己,天子龍飛舊獻文。我亦南宮老詞客,何時把臂慰前聞。
驚看冀北馬空群,閉戶探玄學子云。獨念邦家情未已,何心富貴勢如云。典謨總是經綸事,館閣應需黼黻文。安得燈前一夜話,平生傾倒叩奇聞。
幾年江海擬同群,又隔鐘山一片云。驛路秋高人漸遠,征袍霜重火頻熏。臺臣鶚薦多知己,天子龍飛舊獻文。我亦南宮老詞客,何時把臂慰前聞。
驚看冀北馬空群,閉戶探玄學子云。獨念邦家情未已,何心富貴勢如云。典謨總是經綸事,館閣應需黼黻文。安得燈前一夜話,平生傾倒叩奇聞。
其一:多年來我本想與您在江海間結為同游之友,卻又被鐘山的一片云霧阻隔。驛路上秋意漸濃,行人漸遠;征衣上霜色濃重,需頻繁用爐火熏烤。臺臣像舉薦賢才般多有知己,天子即位時我曾獻上文章。我也是南宮的老詞客,何時能與您攜手共談,慰藉往日聽聞的情誼。其二:驚見冀北的良馬被選拔一空,我閉門探究玄理如揚雄般專注。唯獨對國家的深情難以割舍,哪有心思在意如浮云般的富貴。經典典籍皆是經世治國之事,館閣應需要華美的文章。如何能有燈前一夜長談,傾盡平生所求探尋奇聞。
次韻:和詩時按照原詩的韻腳及順序押韻。
同群:指結為同伴、同游之友。
鶚薦:指推薦賢才,典出《后漢書·禰衡傳》中孔融薦禰衡事。
龍飛:比喻帝王即位,語出《周易·乾》'飛龍在天'。
南宮:指禮部,元代禮部別稱南宮。
冀北馬空群:典出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比喻人才被選拔一空。
子云:漢代學者揚雄的字,此處代指專注學問之人。
典謨:指《尚書》中的《堯典》《大禹謨》等經典,代指治國典籍。
館閣:指翰林院等中央文翰機構。
黼黻(fǔ fú):原指禮服上的花紋,此處喻指華美的文章。
此詩為作者秋日于驛站中與友人徹通理的唱和之作。元代文人多有酬唱往來,詩中提及'南宮老詞客',推測作者或曾任職禮部,秋日旅途滯留驛中,觸景生情,借和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對國事的關切及自身的學術追求。
兩首詩以秋日驛中為背景,通過懷友與感懷兩條線索,既展現文人間深厚的情誼,又凸顯對國家、學術的責任意識,語言典雅,用典精當,是元代文人唱和詩中的佳作。
南堂面山已勝,
北檻俯澗仍幽。
千巖莫非石友,
萬壑總是清流。
續縷關情,書裙故事,年華又到。絲菖酒面,角黍波心,老去無多懷抱。還是閉門,曼引詩聲,暗溫詞稿。任遺鈿拾翠,金鞭公子,歌呼沿道。
空見說、紅荔灣頭,流花橋畔,雷鼓云旗喧擾。闌干波影,粉麝風香,十里暄陽芳草。空巷近傳,夜禁門遲,春臺酺早。講水嬉深意,莫負湘江一棹。
無多觴政客須遵,煙禁才逾十日新。綿雨勒成寒食景,好風吹聚故鄉人。酒如不飲孤良會,花但聞名逗遠春。已是匆匆三月盡,未宜愁過浴蠶辰。
金谷詩成罰不遵,飲惟文字亦翻新。三條燭尚留吾輩,百尺樓應臥此人。日下鶯催長短曲,雪中花蘊淺深春。閏桐準放韶光駐,展禊何妨待浹辰。
荒園肅佳客,草木郁蒼蔚。江南有吾園,謂此得髣髴。掃榻開南軒,幽興日相慰。今年花較遲,欲放意猶未。秉燭照紅妝,東風吟蠟淚。山鳥多清音,飛鳴若相謂。榆錢亦已落,萋萋榮百卉。優游物外情,怡悅靜中味。好雨從東來,沾足一時既。
砧杵聲聲過短籬,一聲高處一聲低。
畫蛇幾許慚添足,夢蝶多時苦弄衣。
黃菊有花非我里,青山無恙待人歸。
行行爭奈千千舍,欲學天門八翼飛。
恨山不高水不深,藤川丈人偏稱心。再來切問知新得,人有羨魚淵不臨。
天關洞渺春風深,未到窮幽未死心。一悟天開天外景,與君際夜只登臨。
□甕澆花歲月深,花不肯發愁予心。閉門捲卻皋比□,讀易無言對至臨。
孟嘗當戶三千客,鎮惡成名百二關。
天以高名鐘是月,人于季孟得其間。
八風巡日開云莢,半壁騰空映霧寰。
共祝星郎千歲喜,天孫早晚渡銀灣。
到處青山好杖藜
滄洲小住即關西
非因賦鵩思辭楚
寧感蜚鴻佐霸齊
風息神鵬圖海運
春歸杜宇背花啼
愿從五斗鄉閭醉
付與龍門傳滑稽
妻子屢牽衣,
出門投禍機。
寧知白日照,
猶得虎符歸。
長官行縣課農書
耕叟治田賈趁虛
上到嶺頭望應喜
人煙今密舊時疏
墻西綠樹杜鵑聲,
老我何堪側耳聽。
我自賦歸歸不得,
不須苦語更丁寧。
子孝親兮弟敬哥
丈夫休聽室人唉
眼前金帛毋嫌少
膝下兒孫不厭多
但得家和貧也好
若教不義富如何
王韓孝友垂青史
子孝親兮弟敬哥
河陽花亦似江門,家近潘安洛水園。一自仙郎歸起草,遂令星斗滿中原。
天上葳蕤五鳳樓,含香朝入拜宸旒。金莖高擢仙人掌,露色還如漢闕秋。
山公啟事辟功曹,云里西京劍佩高。莫憶故人消渴日,秋風吹送廣陵濤。
蕪城北望薊丘臺,木葉初飛朔氣催。一片離心秋雁起,萬家明月楚天來。
一弦彈盡仙韶樂,曾破千金學。玉樓銀燭夜深深,愁見曲中雙淚、落香襟。
從來不奈離聲怨,幾度朱弦斷。未知誰解賞新音,長是好風明月、暗知心。
葆性專坤靜,論功夾日明。恩將貫魚重,身為當熊輕。寂寂春金屋,沈沈夜玉城。不須彤史述,天語自崢嶸。
密雨椒途凈,傷云鹥輅興。深宮六衣捲,導扇五華層。仙馭何其杳,神君不可憑。還應從此日,起觀望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