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送沈湘佩入都
淚雨飄愁,酒潮流夢,惜花人又長征。見說蘭橈,前頭已泊旗亭。垂楊原是傷心樹,怎怪它、踠地青青。向天涯,一樣纏綿,各自飄零。
開筵且莫頻催酒,便一杯飲了,愁極還醒。且住春帆,聽儂細數郵程。壓船煙柳烏篷重,到江南、應近清明。怕紅窗,風雨瀟瀟,一路須穩。
淚雨飄愁,酒潮流夢,惜花人又長征。見說蘭橈,前頭已泊旗亭。垂楊原是傷心樹,怎怪它、踠地青青。向天涯,一樣纏綿,各自飄零。
開筵且莫頻催酒,便一杯飲了,愁極還醒。且住春帆,聽儂細數郵程。壓船煙柳烏篷重,到江南、應近清明。怕紅窗,風雨瀟瀟,一路須穩。
淚水如細雨飄灑著離愁,酒杯中流淌著別夢,愛花的你又要踏上遠途。聽說你的蘭舟,前方已停泊在酒旗招展的驛站。垂楊本就是惹人傷心的樹,難怪它柔枝垂地,一片青青。向著天涯,我們一樣情思纏綿,各自漂泊無依。開宴時莫要頻頻催酒,就算飲盡一杯,愁極反而更清醒。暫且停下啟程的船帆,聽我細細數說你途中的行程。煙柳籠罩,壓得烏篷船愈發沉重,到江南時,應該已近清明。怕你紅窗前,風雨瀟瀟,一路定要多加小心。
蘭橈(ráo):蘭木做的船槳,代指船。
旗亭:古代有酒旗的酒樓或驛站。
踠(wǎn)地:彎曲下垂至地。
儂(nóng):吳方言,我。
烏篷:指船篷涂以黑漆的木船。
此詞為送友人沈湘佩入京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為清代女性詞人所作。時值春季,友人即將啟程,作者以細膩筆觸記錄離別場景,反映清代女性間深厚的情誼與對遠行的擔憂。
全詞圍繞“送別”展開,上片寫離別之愁,下片訴關切之情,通過景語與情語交織,既展現離別的哀婉,更突出對友人一路平安的掛懷,情感真摯,是清代女性送別詞中情致動人的佳作。
終朝不出門,
萬事憑空想。
雨后響聲來,
知是山溪漲。
一自端明去外臺,脩途松蓋屬誰栽。
仁心既許推仁政,玉筍清班趁早排。
莫言種木事平平,多少行人上玉京。
豈憚炎途依密蔭,云天大芘盡蒙成。
照人風骨清如玉,振祖家聲遠若雷。
想對旅窗貪讀易,不知門外使車來。
又是分蒲擷艾辰,
年光容易誤游人。
誰憐范蠡湖邊渡,
不見江南五月春。
玉鑒重飛夜,寒光落素扉。
山河空照影,星漢久沉輝。
城鼓催傳漏,庭砧罷搗衣。
誰能清嘯里,長望不懷歸。
喜完公事出神京,也沐天邊雨露榮。
萬里乾坤雙眼闊,五湖風月一身輕。
葡萄莫惜他鄉醉,瓜葛還牽故國情。
歸去北窗且高臥,柴門長掩白云橫。
欲明此道,
須遇其人。
其人既遇,
十倍收成。
入秋才一到,風物已凄涼。
舊筱全侵席,新梢亂出墻。
蕭蕭吹葉雨,稍稍墜枝霜。
為有留人意,嘉游不可忘。
現身仍是舊王宮,荒草頹垣不厭窮。
戶口疑從兜率下,威儀尚與漢官同。
量晴較雨推新政,翻貝尋僧本素風。
云水滿堂春滿野,樂郊今在大關東。
才隔簾櫳首重回。
月奩猶傍麝云開。
琪花瓊樹在蓬萊。
翠袖暮寒長倚竹,
鸞箋香字舊吟梅。
多才何況是清才。
喋血羊城幾戰爭,朱郎旅骨倘心驚。
蠶叢蜀道兵戈滿,誰念江南有惲生?
野客歸來野興狂,
水云樓閤水云香。
鏡湖十里春如畫,
一樣荷花一樣香。
曲折云房別有天,
萬花簇擁紫髯仙。
倦聞別鶴離鸞調,
自酌瓊漿自在眠。
枕高岡、坐占鷗沙。看曉渡帆檣,晚市魚蝦。
紅葉園林,黃花籬落,白水蒹葭。
望東寺、雙浮佛塔。指高峣、一片人家。
隱趁歸槎。低岸烏紗。滿酌春醪,閑話桑麻。
疾流穿地出,
仰首嘆嵯峨。
失卻登攀意,
奇峰枉自多。
蠻樹不凋葉,蠻云不放晴。
長亭望不見,何處是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