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梅室長
君家先祖隱吳門,
即日追游往事存。
若向明時奏飛牘,
并將康濟息元元。
君家先祖隱吳門,
即日追游往事存。
若向明時奏飛牘,
并將康濟息元元。
您家的先祖隱居在吳門,如今追憶當年的交游,那些往事仍留存著。如果能在政治清明之時向朝廷呈上文書,一并來救濟天下百姓。
先祖:指家族的祖先。
隱吳門:隱居在吳門,吳門一般指蘇州。
追游:追憶交游之事。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飛牘:快速傳遞的文書,這里指給朝廷的奏章。
康濟:救濟、拯救。
元元:指百姓。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政治環(huán)境較好的時期。詩人可能與“梅室長”相識,了解其家族歷史,出于對友人的期待和對百姓的關懷,寫下此詩鼓勵友人在政治清明時為百姓做事。
這首詩主旨在于鼓勵友人在明時有所作為,救濟百姓。其特點是借先祖之事引發(fā)聯(lián)想,表達期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關心民生的情懷。
伊陽耽酒尉,朗詠醉醒新。
應見嵩山里,明年躑躅春。
一千尋樹直,三十六峰鄰。
流水潺潺處,堅貞玉澗瑉。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劍門倚青漢,君昔未曾過。
日暮行人少,山深異鳥多。
猿啼和峽雨,棧盡到江波。
一路白云里,飛泉灑薜蘿。
公堂秋雨夜,已是念園林。
何事疾病日,重論山水心。
孤燈明臘后,微雪下更深。
釋子乖來約,泉西寒磬音。
寂寞吾廬貧,同來二閣人。
所論唯野事,招作住云鄰。
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
漱流今已矣,巢許豈堯臣。
落日投村戍,愁生為客途。
寒山晴后綠,秋月夜來孤。
橘樹千株在,漁家一半無。
自知風水靜,舟系岸邊蘆。
數(shù)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
躍蹄歸魯日,帶漏別秦星。
易折芳條桂,難窮邃義經(jīng)。
登封多泰岳,巡狩遍滄溟。
家在何林下,梁山翠滿庭。
官高頻敕授,老免把犁鋤。
一主長江印,三封東省書。
不無濠上思,唯食圃中蔬。
夢幻將泡影,浮生事只如。
遠泊與誰同,來從古木中。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夢澤吞楚大,閩山厄海叢。
此時檣底水,濤起屈原通。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
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巔。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后會不期日,相逢應信緣。
燕存鴻已過,海內幾人愁。
欲問南宗理,將歸北岳修。
若無攀桂分,只是臥云休。
泉樹一為別,依稀三十秋。
芳林杏花樹,花落子西東。
今夕曲江雨,寒催朔北風。
鄉(xiāng)書滄海絕,隱路翠微通。
寂寂相思際,孤釭殘漏中。
綺里祠前后,山程踐白云。
溯流隨大旆,登岸見全軍。
曉角吹人夢,秋風卷雁群。
霧開方露日,漢水底沙分。
精靈歸恍惚,石磬韻曾聞。
即日是前古,誰人耕此墳。
舊游孤棹遠,故域九江分。
本欲蓬瀛去,餐芝御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