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巖十八詠 其十一 松風亭
皎皎石上月,
颼颼松下風。
清絕誰領會,
倚杖送飛鴻。
皎皎石上月,
颼颼松下風。
清絕誰領會,
倚杖送飛鴻。
明亮的月光灑在石頭上,松樹下風聲颼颼作響。這般清幽絕妙的意境誰能領會呢?我拄著拐杖目送著飛鴻遠去。
皎皎:形容月光潔白明亮。
颼颼:形容風聲。
清絕:清幽絕妙。
倚杖:拄著拐杖。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寧靜的自然環(huán)境中,可能是在游覽中巖時,被松風亭周圍的景色所觸動而創(chuàng)作,當時心境閑適,沉浸于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自然之美,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畫面感強。雖在文學史上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審美。
臺閣升高位,園林隔舊鄉(xiāng)。
忽聞歌棣萼,還比報瓊芳。
門向宜春近,郊連御宿長。
德星常有會,相望在文昌。
廟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
欲寫高深趣,還因藻繪成。
九江臨戶牖,三峽繞簷楹。
花柳窮年發(fā),煙云逐意生。
能令萬里近,不覺四時行。
氣染荀香馥,光含樂鏡清。
詠歌齊出處,圖畫表沖盈。
自保千年遇,何論八載榮。
上林天禁里,芳樹有紅櫻。
江國今來見,君門春意生。
香從花綬轉,色繞佩珠明。
海鳥銜初實,吳姬掃落英。
切將稀取貴,羞與眾同榮。
為此堪攀折,芳蹊處處成。
日落川徑寒,離心苦未安。
客愁西向盡,鄉(xiāng)夢北歸難。
霜果林中變,秋花水上殘。
明朝渡江后,云物向南看。
昔年叨補袞,邊地亦埋輪。
官序慚先達,才名畏后人。
西戎雖獻款,上策恥和親。
早赴前軍幕,長清外域塵。
揚子何年邑,雄圖作楚關。
江連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驛道青楓外,人煙綠嶼間。
晚來潮正滿,數(shù)處落帆還。
列位登青瑣,還鄉(xiāng)復彩衣。
共言晨省日,便是晝游歸。
春水經(jīng)梁宋,晴山入海沂。
莫愁東路遠,四牡正騑騑。
公府西巖下,紅亭間白云。
雪梅初度臘,煙竹稍迎曛。
水木涵澄景,簾櫳引霽氛。
江南歸思逼,春雁不堪聞。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余鴻雁,紗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夢與白云游。
仙穴尋遺跡,輕舟愛水鄉(xiāng)。
溪流一曲盡,山路九峰長。
漁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
遙憐葛仙宅,真氣共微茫。
春路逶迤花柳前,
孤舟晚泊就人煙。
東山白云不可見,
越國山川看漸無,
可憐愁思江南樹。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
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
天路云虹近,人寰氣象遙。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
果林余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凌空愛泬寥。
更聞金剎下,鐘梵晚蕭蕭。
星使下仙京,云湖喜晝晴。
更從探穴處,還作棹歌行。
絲管荷風入,簾帷竹氣清。
莫愁歸路遠,水月夜虛明。
林父同官意,宣尼久敬交。文場刊玉篆,武事掌金鐃。
道合宜連茹,時清豈系匏。克勤居簿領,多暇屏讙??。
美酒懷公宴,玄談俟客嘲。薄云生北闕,飛雨自西郊。
院暑便清曠,庭蕪覺漸苞。高門關詎閉,逸韻柱難膠。
枳棘鸞無嘆,椅梧鳳必巢。忽聞征并作,觀海愧堂坳。
異域今無外,高僧代所稀。
苦心歸寂滅,宴坐得精微。
持缽何年至,傳燈是日歸。
上卿揮別藻,中禁下禪衣。
海闊杯還度,云遙錫更飛。
此行迷處所,何以慰虔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