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六首 其二
饑寒苦巖穴,馳情慕寵榮。
居此詎不樂,稱此責非輕。
所嗟當途子,紛紛但奔營。
我豈耽苜蓿,度德素已明。
談經迪英俊,足以娛我情。
春雨日已滋,蘭蕙日已生。
馨香滿懷袖,此非眾所爭。
饑寒苦巖穴,馳情慕寵榮。
居此詎不樂,稱此責非輕。
所嗟當途子,紛紛但奔營。
我豈耽苜蓿,度德素已明。
談經迪英俊,足以娛我情。
春雨日已滋,蘭蕙日已生。
馨香滿懷袖,此非眾所爭。
在巖穴中忍受饑寒之苦,內心也曾向往過榮華寵信。身處這樣的環境難道不快樂?只是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不輕松。可嘆那些當權的人,紛紛只知鉆營奔競。我豈是沉溺于清苦?衡量自己的德行早已有明確認知。講解經典啟迪才俊,足以讓我心滿意足。春雨一天天滋潤,蘭蕙一天天生長。滿袖都是它們的馨香,這不是眾人爭奪的東西。
詎(jù):豈,難道。
當途子:當權得勢的人。
耽:沉溺、貪戀。苜蓿:原指牧草,此處代指清苦的生活。
度德: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力。
迪:啟迪、引導。
蘭蕙:蘭草與蕙草,均為香草,常象征高潔品德。
此詩當為詩人身處清苦環境時所作,可能創作于其專注學術、無意仕途之際,通過反思自身與世俗的不同追求,表達對精神富足的堅守。
全詩以平實語言對比清苦生活與世俗榮利,批判追名逐利之風,強調以傳道授業為樂、以高潔品格為貴的人生追求,展現了詩人淡泊自守的精神境界。
歷算有時差,洞淵窮九容。
天與設懸壺,一勺肇鴻濛。
盈虛應晷刻,渾蓋相參通。
大哉造化樓,奇出無終窮。
我從萬山來,襟帶含松風。
獨酌此泉上,興酣呼白龍。
往來五色蝦,蕩漾青黛中。
神魚掉尾出,閃映斜陽紅。
欲濯雙玉趺,乃恐搖鮫宮。
許贊不許究,邈然天地空。
莫訝余情僻,偏于竹有私。
風動涼生牖,陰過翠拂卮。
更看霜雪意,無語若相知。
生世胡為爾許遲,況經事變與時移。
論文尚喜兩公在,一見何勝隔歲離。
落木長江天末恨,清風朗月卷中詩。
有懷曾子今冥漠,雨淚真成滿面絲。
路入東坡道,玲瓏古洞幽。
云飛山欲動,雨過瀑爭流。
峭石撐孤閣,蒼松倚小樓。
文成遺碣在,讀罷暮煙浮。
窮秋百草晦,園籬淡無容。
惟馀霜下姿,英英吐新叢。
開樽愜幽賞,慕此漉酒翁。
晚節兩相高,千古生華風。
次觀勢至菩薩身,
量等觀音無有異。
但于肉髻寶瓶中,
盛眾光明現佛事。
層層樓閣俯京畿,一帶清溪白鳥飛。直北長城千萬堞,江山如此美人稀。
天涯秋色倍思家,南雁歸來萬里沙。今是重陽第幾日,登高無處問黃花。
曲闌矮幾坐晴波,柿子胡桃落葉多。為愛城西好風景,相期一日一來過。
并馬來尋水西寺,春風憶我慣曾游。壁問題字悲歡共,簾下爐煙盡日浮。
城外光陰日易斜,城中車馬足風沙。此時極目登臨意,舊有云山幾片遮。
云平百泉山,濤響積金澗。
誰云陶外兵,不學嵇中散。
秾李還消歇,楊花盡作萍。
陳家宮闕漢家陵。盡被東風斜日、送還迎。
無限登臨意,都無煙火情。
此身猶在不須驚。留得西鄰醽醁、勸長醒。
茫茫大化任推遷,消息盈虛總自然。若欲個中生去取,請觀四十六年前。
喟然尼父欲無言,堅白紛紛尚未闌。但得此身還造物,不須一字落人間。
嘐嘐妄議古之人,歲月蹉跎忽到今。一息尚存應有事,莫將夭壽貳吾心。
村落人家總入詩,
下驢盤薄立多時。
霜陂一掬清于鑒,
漱著牙根便憶歸。
丈室燈寒夜未眠,
竹間流水聽涓涓。
試看石耳峰頭月,
何似云居天上圓。
自別龍眠長薜蘿,天風吹綠下槃阿。
徐陵文字東游少,殷浩聲名北去多。
鳩欲依人難擇木,燕知得食便營窠。
曉來聞道村沽美,且上江樓倒叵羅。
晚春夢蝶,俯墜粉池臺,半成秋苑。翠陰漸滿。襯松濤四壁,畫堂寒卷。鏡里湖光,暗把衣塵凈浣。蕙風暖。送幽綠細香,吹上綃扇。
開徑人意遠。待靜理冰弦,醉拈湘管。鬢絲易短。笑簪芳帽影,舊紅猶染。瀲滟金尊,要與啼鶯共款。繞花轉。祝南屏、暮鐘敲緩。
古人重生孫,欲為王父尸。
爾姑念爾祖,宰木今風悲。
不得見爾生,況當逆婦歸。
我獨賀乃翁,有婦能奉匜。
食上調滑甘,寒煖視其宜。
更致大夫食,乃翁喜可知。
還家勤五經,進德要及時。
他年懸旌節,門戶增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