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連環 題畫梅樓圖
定是瑤臺降也。者般瀟灑。分明昨夜夢羅浮,自向窗前寫。
幾曲闌干低亞。鴨爐香灺。侍兒休要觸簾旌,看翠羽、雙飛下。
定是瑤臺降也。者般瀟灑。分明昨夜夢羅浮,自向窗前寫。
幾曲闌干低亞。鴨爐香灺。侍兒休要觸簾旌,看翠羽、雙飛下。
定是從瑤臺降臨的仙子,這般瀟灑靈動。分明昨夜在羅浮山的夢境中相遇,于是在窗前將她的模樣描繪下來。幾曲欄桿低矮,鴨形香爐里的香已經燃盡。侍女不要觸動簾幕,看那翠鳥正雙雙飛下。
瑤臺: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此處形容梅花如仙子下凡。
者般:這般,這樣。
羅浮:羅浮山,傳說中梅花仙子的居所,常與梅花意象關聯。
低亞:低矮。
鴨爐:鴨形香爐。
灺(xiè):指香燭燃燒后的余燼,此處指香已熄滅。
簾旌:簾幕。
翠羽:翠鳥,羽毛翠綠,此處指輕盈的鳥雀。
此詞為題畫之作,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作者觀《畫梅樓圖》后,因畫中梅景觸發聯想,以詞筆再現畫境,抒發觀畫時的感受。
全詞緊扣“題畫”主題,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畫中梅花的飄逸姿態與觀畫場景的細節相融合,語言靈動自然,既展現了畫作的藝術魅力,也傳遞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碧化煙銷二十年,
等閒雞犬盡升仙。
回天獨坐成今昔,
屈指甘陵讓汝賢。
蕉葉領,橘花翹。紅藤篾子束裙腰。私念鵔雞顏色好。從誰道。栽作大郎頭上帽。
藤菜暖,荔枝乾。青蛉河畔碧魚餐。愿絞桄榔皮里肉,炊烏木。暫與小郎充晚腹。
賽起祠叢。木棉花發野椒紅。記得丁郎山下路。敲銅鼓。九孔紅螺扇遮舞。
盧橘催酸。風生蔞葉瘴煙寒。自賣明珠歸極浦。心苦。白氎單衫著秋雨。
芳菲落盡春將暮,片片飛紅。穿透簾櫳。幾度鶯聲向曉風。
雕欄徒倚情無極,睡眼朦朧。暗鎖眉峰。撩亂晴絲拂檻慵。
顛風急雨退花晨,翠葉銀苞照眼新。
高架攀緣雖得地,長條盤屈總由人。
橫釵素朵開猶小,撲酒馀香韻絕倫。
唯有金沙顏色好,年年相伴殿殘春。
溪西燈社寶蓮臺,
一點光明遠更開。
料得長楊宮里見,
卻疑仙火下云來。
醉翁亭倚碧山幽,麗搆新成此共游。一代文章傳述作,千秋祠館寄風流。水寒石窟魚能聚,客散林坳鳥未休。欲訪瑯琊更深處,野風吹暝下前丘。
前輩高風宇宙垂,昔游山水動遐思。弦歌已并煙云散,文采空遺草木知。白發吾衰憐幾過,蒼林翁醉憶當時。忻逢舊日清吟侶,漫引香醪注玉卮。
頻年仙吏滯天涯,世德繇來慰所思。敝蹝一官驚扼臂,孤燈半世重齊眉。遺孫清白梧桐老,跨祖文章雨露滋。自是絲綸偏積慶,海濱漁父醉金卮。
瞻彼嵇山十畝陰,元和仙尉動行吟。南宮雞舌功名薄,東海羊腸畏壘深。白發依歸孺子慕,朱弦渧淚丈夫心。孫枝此日森森發,為報朝陽鳳有音。
侵尋半月是花朝,
大雪漫天五日飄。
臘月如春眾芳吐,
繁華時節卻蕭條。
解纜靖溪頭,
泊舟三河鎮。
秋風冷透衣,
夜月明如鏡。
訪舊半存沒,
處喧惟靜定。
感茲兵火馀,
生齒猶繁盛。
南州門戶到云來,
猶有詩情出九垓。
憐我風簾鉆故紙,
借君月露洗黃埃。
鐵甲雕戈委戰塵
將軍一敗棄君親
孤城乞活今安在
何似田橫五百人
炙肉焚香報阿娘,
阿娘倘見暗神傷。
岳飛刺背憑忠孝,
創擘鳴鑼何足臧。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雰霏滟雨落晴空,
峽里洪濤掛玉虹。
鱗甲滿江爭競渡,
奪標眼里為誰雄。
回灣曲峽引龍宮,
曾作行云化雨功。
老大于今心不競,
但言憂國愿年豐。
堯夫非是愛吟詩,
詩是堯夫重惜時。
西晉浮誇時可嘆,
南梁崇尚事堪悲。
仲尼豈欲輕辭魯,
孟子何嘗便去齊。
儀鳳不來人老去,
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