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入關所經皆秦漢舊跡車中無事因仿香山新樂府體率成十章 其四 二崤山
逼仄復逼仄,西經二崤山。山溜沖作道,巨石橫為關。
關門前,黑如許,西飄秦風東晉雨。南陵北陵事跡陳,遑識夏后兼周文。
止憶晉五帥,秦三臣,為晉勝,為秦奔。晉人雖墨衰,秦人亦素服。向師茫茫慟秦穆,老臣此時無淚哭。
出山一里路漸平,巨石夾道愁縱橫。君不見,山凹不特炎暑酷,瞥有野鷹來攫肉。
逼仄復逼仄,西經二崤山。山溜沖作道,巨石橫為關。
關門前,黑如許,西飄秦風東晉雨。南陵北陵事跡陳,遑識夏后兼周文。
止憶晉五帥,秦三臣,為晉勝,為秦奔。晉人雖墨衰,秦人亦素服。向師茫茫慟秦穆,老臣此時無淚哭。
出山一里路漸平,巨石夾道愁縱橫。君不見,山凹不特炎暑酷,瞥有野鷹來攫肉。
道路狹窄又狹窄,向西經過二崤山。山間水流沖刷形成路徑,巨大巖石橫亙成為關隘。關隘門前,昏暗如墨,西邊飄著秦地的風,東邊下著晉地的雨。南陵北陵的往事已陳跡,哪還顧得上夏禹和周文王的事跡。只記得晉國五位將領,秦國三位大臣,晉國獲勝,秦軍潰逃。晉軍穿著黑色喪服,秦軍也身著素衣。面對軍隊,秦穆公茫然痛哭,老臣此時已無淚可哭。出山一里,道路逐漸平緩,巨石夾道,愁緒縱橫。你可知道,山凹里不僅酷暑難耐,還可見野鷹突然撲來攫取獸肉。
逼仄:狹窄。
二崤山:崤山分東崤、西崤,故稱二崤,在今河南洛寧西北,為古代險要之地。
山溜:山間水流。
秦三臣:指秦國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
墨衰:黑色喪服。晉文公去世,晉人穿喪服作戰,故染黑。
素服:白色喪服。
攫:抓取。
此詩為作者自河南入關途中,見秦漢舊跡(二崤山),于車中仿白居易新樂府體所作組詩之一。新樂府強調“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作者因山形險峻、歷史遺跡觸發感慨,借古喻今,表達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
詩歌以二崤山為線索,既寫自然之險,又憶晉秦崤之戰,將山水形勝與歷史興亡結合,語言通俗,符合新樂府“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特點,展現對歷史的深刻審視與現實關懷。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陽。
爾行西南游,我獨東北翔。
轅馬顧悲鳴,五步一彷徨。
雙鳧相背飛,相遠日已長。
遠望云中路,想見來圭璋。
萬里遙相思,何益心獨傷。
隨時愛景曜,愿言莫相忘。
清明憶,謝墅步頭船。
翠管銀罌楊柳海,畫簾團扇麗人天。
花壓錦帆偏。
翼翼重門晝不開,
兩簾懸隔斷嫌猜。
珠璣照夜寧非寶,
桃李經春總是材。
奉詔每期精簡拔,
論文真欲細敲推。
薦賢報主吾儒事,
得見英髦袞袞來。
爾亦崔秋浦,三年拂袖頻。采蘭為處子,種柳即先民。稼穡自茲務,柴桑誰與鄰。歸來辭更好,先示女蘿人。
解官歸未得,賣畫向清河。父老留蘭蕙,兒童乞芰荷。白華身未老,黃菊節初過。咫尺圭峰曲,相期共嘯歌。
遙空受秋萬里碧,
松露團團野花白。
藤梢橘刺紛陸離,
細水涓涓繞云石。
我疑此圖是玄圃,
中有雙禽鳴且舞。
霜翎砂頂足生韻,
玄裳風輕月將午。
當家妙品在逼真,
況是寫生須入神。
古來高人重圖畫,
欲令見者常如新。
我聞胎仙三千歲,
摩挲此幅能幾世。
乃知丹青空爾為,
別有不朽超絕藝。
故園春物有誰同,
地盡天垂杳藹中。
杏火柳煙燒白晝,
茶槍筍槊戰東風。
橋橫酒市青簾出,
門對魚磯小艇通。
誰信南陽樓上客,
翩翩歸羽欲飛空。
舊箋蟲介甘溫性,樽俎風流每策勛。況復餔糟小酲后,眼中群品此其君。
壓倒淤泥白蓮藕,半捐介甲露秾纖。玉川水厄那知此,急具姜蔥喚阿添。
誰與江瑤角長雄,一時風味兩無同。吾兒不友王文度,底肯分甘及乃公。
齊女門南一草堂,叢梅高柳郁成行。
青春步屧隨藜杖,綠水臨濠著野航。
解組盡容陶令醉,典衣休笑杜陵狂。
閒情草就郊居賦,不羨當年顧辟疆。
鐵江新筑釣臺,
長竿待予歸來。
若出九井之璜,
世人無然見猜。
溪嵐攢翳入窗空,
最惱悲秋病瘧翁。
三日不行亭北路,
誰將丹纈染喬楓。
共說趨炎地,曾無釀雪天。蟲沙真厄運,冤憤有殘年。
客去心常醉,愁深月不圓。棲遲聊復爾,得地草堂偏。
自昔存祆教,深山鬼國迷。結成衰世果,愁到萬家啼。
失計冤魂盡,驚寒日腳低。回光馀一照,仍見雨凄凄。
隱幾悲生事,披衣聽曉舂。市聲含慘淡,官計但彌縫。
巫女醉談鬼,蠻花紅耐冬。養癰在窮谷,遺恨到寒蛩。
后事真難問,前因更可哀。幾人收涕淚,一雨長莓苔。
霽影山圍住,風聲雁帶來。誰教民氣塞,遠望一登臺。
去年今日別,
把酒梅花岡。
隔歲一書至,
停云思渺茫。
藉蘭臨澗曲,
吹笛醉花傍。
煙雨春江夜,
同誰對舉觴。
戰守京河不下鞍,
臣圖恢復不圖官。
十年南渡客頭白,
萬里北征戎膽寒。
叛檜班師金詔急,
留飛赤子淚嘷乾。
可憐身死莫須有,
從此王基未得寬。
歸云片片鳥行沒,
晚日寸寸城陰生。
林下本無蘇合彈,
棲烏何事向人驚。
綺窗蛛網結新晴,
一抹微煙竹外橫。
拾得紅羅手帕子,
海棠花下打流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