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春闈忝知貢舉試事將畢寄柬李陸二學士 其一
翼翼重門晝不開,
兩簾懸隔斷嫌猜。
珠璣照夜寧非寶,
桃李經春總是材。
奉詔每期精簡拔,
論文真欲細敲推。
薦賢報主吾儒事,
得見英髦袞袞來。
翼翼重門晝不開,
兩簾懸隔斷嫌猜。
珠璣照夜寧非寶,
桃李經春總是材。
奉詔每期精簡拔,
論文真欲細敲推。
薦賢報主吾儒事,
得見英髦袞袞來。
嚴肅的重重宮門白日緊閉,垂下兩層門簾隔絕外界猜疑。珠玉在夜間發光難道不是寶物?桃李經過春日生長終成可用之材。奉皇帝之命總希望精心選拔,評議文章真想仔細推敲。推薦賢才報效君主是我們讀書人的職責,能看到杰出的才俊紛紛到來。
翼翼:嚴肅整齊的樣子。
重門:多層宮門,此處指科舉考場。
兩簾:兩層門簾,用于隔離內外,防止舞弊。
珠璣:珍珠與玉,比喻才華出眾的考生。
桃李:比喻經過培養的優秀人才。
簡拔:選拔、挑選。
敲推:指仔細斟酌評議,化用賈島‘推敲’典故。
英髦:指杰出的才俊。
袞袞:連續不斷的樣子。
此詩創作于作者擔任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期間,癸丑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考證)春季科舉考試即將結束時。作者作為主考官,在完成選拔任務之際,寄信給李、陸兩位學士,抒發選拔賢才的感慨與心得。
全詩圍繞科舉選才主題,既展現考場的嚴謹規范(重門、兩簾),又強調選拔的用心(精簡拔、細敲推),最終以‘得見英髦’收束,突出儒者薦賢報主的責任與欣慰。語言質樸而不失典雅,是一首反映古代科舉取士的紀實性詩作。
曉色初明野,云容尚隱林。蒿萊三徑拙,鳥雀一枝深。憂患他鄉淚,淹留故國心。平生丘壑趣,衰謝愧同襟。
屐痕印雪不粘塵,去采南枝繭栗春。待得杏桃蹊樹下,我家風味已生仁。
初秋夏一時,衲僧多欲去。不搭陳梢船,便行泗州路。橫擔拄杖氣如云,萬水千山都不顧。昨日通川方上入,隨例茫茫把不住。把不住,為君說個臨歧句。枯木巖前差路多,剔起眉毛著眼覷。一身恍若風中燭,百歲端如水上漚。未到衲僧平穩處,臨行那得不生愁。
仙風雕雪玲瓏溫,吳姬剪月纖纖昏。行云補髻翠光滑,鳳凰叫落空山月。手摘閒愁八字分,春山恨重畫不伸。肌濃汗膩朱粉勻,背人揮淚妝無痕。霜刀自制石榴裙,閉門不識諸王孫。綠煙熏透藍田玉,羅帶隨風換裝束。飛鳥銜怨過長門,芳菲不忍韶華屋。連環步窄玉佩響,霓裳袖闊春風長。釧松腕瘦覺多情,舉手搔天天亦癢。錦香帳冷蘭燈沈,落花不入芙蓉衾。三山路杳銀河深,彩鸞高訴愁人心。天與美人傾國色,不如更與美人節。夢里梅花夢外身,萬古千年對明月。
五供翛然可是鮮,一生只抱石頭眠。死應不恨為馮劍,夏日攸山二十年。
石城虎踞,形勢本嵯峨。從頭算,興亡事,且高歌。漢方瘥。吳會三分地,蕭梁末,臺城破。南唐繼,瓊枝好,亦煙蘿。六代悤悤覆轍,相尋遍、天意無頗。嘆明都終始,王業暗消磨。安樂成窩。竟同科。后三百載,移清祚。瞻雙闕,奠陵阿。烽燧舉,侵陵急,恨強倭。賴人和。區宇重收復,蕭墻釁,又干戈。中夜起,心如搗,手頻搓。怊悵春秋佳日,繁華夢逝等流波。但憑高眺遠,霜氣下寒柯。有恨如何。
葛仙溪上一株梅,我到家時花正開。后夜月明風露冷,橫枝休遣上窗來。
浮生岸樹井藤,畢竟終歸敗壞。這僧撩起便行,也是平生慶快。著上沒底芒鞋,拋下這個皮袋。茶毗壇上火猶在,延壽堂中人又終。方言□身渾□□,□□□同一夢中。
罷熏香,慵傅粉。睡起又添新困。斜漢沒,曉煙橫。歸鴻三兩聲。愁無際,夢千里。江上早生秋意。風動屋,浪催舟。莫登江上樓。一江風,三日雨。黯黯別離情緒。帆去疾,雁歸遲。連天衰草時。相思極,終無益。悔把玉環輕擲。環易缺,玦難圓。寸心私自憐。蕙初殘,荷欲盡。又是一年秋訊。懷舊國,倚疏櫳。泬寥天宇空。閑無那,愁歸臥。漸落遠街鐙火。人語寂,客魂驚。夜長鐘自鳴。掩金鋪,陳繡褥。交頸故回明燭。從別后,憶歡時。背鐙雙淚垂。鴻都客,殷勤覓。何計能招魂魄。關月黑,海波渾。此情休共論。
北溟魚背幾千里,負我大夢游弱水。蓬萊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銷吹不起。茜裙女兒懷遠游,遠人不歸明月羞。寶釵綰髻翠欲流,鳳鬟十二照暮秋。女媧煉石補天手,手拙石開露天丑。瓊樓玉宇亦人間,直指示君君見不。斯須魚去夢亦還,白云與我游君山。
半篙水映四垂山,不見年時白雨船。自恨闌干搔短發,斜飛一鳥遠粘天。
攝邑聊觀政,無才可及人。案書捐吏役,檐日遂吾真。聽說桑麻好,歡言雨露新。貧居愿時熟,聊試甑中塵。
芳園閑步,花搖柳顫。無數鶯鶯燕燕。朱唇微綻語輕盈,更不待、聞歌腸斷。何期別后,書沈音絕,但只流年換。從今未必再相逢,鏡里指、霜華已滿。
汝幼入空門,方年二十五。須發尚未除,幼身今日去。脫下布直裰,休問溫州路。
風韻清高不受塵,冰為肌骨玉為神。一生謾記吳姬面,不是人間婉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