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大景仁至都門四首 其三
鉛槧頻年席未溫,十年心跡幾朱門。
難忘節物偏垂涕,有約乾坤不受恩。
涉世未妨顏更冷,依人何意舌猶存。
蕭蕭故業斜陽外,共爾無慚廉吏孫。
鉛槧頻年席未溫,十年心跡幾朱門。
難忘節物偏垂涕,有約乾坤不受恩。
涉世未妨顏更冷,依人何意舌猶存。
蕭蕭故業斜陽外,共爾無慚廉吏孫。
多年舞文弄墨,連坐席都沒暖過,十年來的經歷,在多少富貴人家留下痕跡。難以忘懷時節景物,不禁落淚,曾有約定,不輕易接受世間的恩惠。涉足社會不妨臉色更冷淡些,依附他人不知為何還留著舌頭(不阿諛奉承)。蕭瑟的舊業在斜陽之外,和你一樣,我們不愧是廉吏的子孫。
鉛槧(qiàn):古代書寫工具,這里指寫作。
節物:時節景物。
乾坤:這里指世間。
依人:依附他人。
黃景仁一生窮困潦倒,四處奔波謀生。此詩創作于送黃景仁前往京城時,當時社會文人生活多不如意,詩人與黃景仁惺惺相惜,在送別之際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理解與支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贊賞,突出兩人堅守氣節的品質。其特點是情感深沉,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
暮角聲中萬柳涼,
臨流樓宇各堂堂。
山東豪杰今安在,
卻遣崇祠祀李張。
取適向林麓,漸聞花氣香。
沮洳細路側,宛轉臨春陽。
諸峰紛來前,杖策依重岡。
俯視見虎跡,殷憂何能忘。
同懷二三人,為我攜酒漿。
念茲最初地,努力風磴長。
披榛造幽微,轉側信險絕。
天風振衣袂,陰澗依冰雪。
苔生佛堂下,凈影映眉睫。
山僧歸無期,晨夕梵唄缺。
吁嗟末法法,象教殊未滅。
何人開溟蒙,特具廣長舌。
秋螢腐草化,
芝菌出枯朽。
形質但變遷,
中有一物久。
西湖湖水闊,東湖湖水長。
東西同一湖,湖色爭天光。
我昔曾往東湖去,去時忝作瀟湘主。
我今復向西湖游,游蹤重上岳陽樓。
岳陽樓下多檣櫓,天高秋朗澄沙渚。
晨光暮靄氣萬千,日往月來人今古。
古今作者皆登臨,誰識先憂后樂心。
山岳江湖自形勝,乾坤吳楚多胸襟。
胸襟亦何托,古人不可作。
先跡手摩挲,讀罷淚并落。
淚落不能收,霜露春復秋。
回頭已卅載,此日來孤舟。
此日孤舟空往還,半年三度看君山。
三度君山長不改,嗟我白發非故顏。
出谷宜長驅,
軒然豁眉宇。
臥聞檐溜鳴,
忽作蕭蕭雨。
草泥擁山郭,
凄寂斷行旅。
知自沓中來,
同云盡何許。
羈棲念鄉井,
靜默對儔侶。
鄰叟夜初歸,
隔墻聞笑語。
細雨過春塘,
參差荇藻香。
臨流非有羨,
寄興在濠梁。
儂取冰為枕,儂持檗作衾。
一夜苦寒侵。
五更天欲曙,涕淫淫。
入對彤庭策萬言
句臚高唱帝臨軒
國恩獨被臣家渥
十二年間兩狀元
野冬修竹欲連天,
苦費西鄰買筍錢。
此是商鞅墾土令,
不同鑿空誤開邊。
史君著意與深培,為向吳宮好處來。得地且從三月暖,明年應更十分開。溱傍芍藥羞香骨,江里芙蓉妒艷腮。云雨鴻龍總非比,沉香亭北漫相猜。
笑倚東風幾百般,忽疑洛渚在江干。玉容可得朝朝好,金盞須教一一乾。送目漢皋行已失,斷魂巫峽夢將殘。七閩溪畔防偷本,四照亭邊更著欄。
紛紛儒墨互攻排,
此事吾嘗體認來。
一向嵩山面空壁,
一于驪岫撥殘灰。
賢如顏閔今亡矣,
古有彭聃安在哉。
歲晚雪中逢族子,
退之至此未忘骸。
造次看花須看葉,
分明奪眼不奪睛。
絲絲香篆縈空濕,
潑潑江流蕩遠晴。
一劍殺生生在殺,
五更惺夢夢元惺。
空窠蜂子癡如醉,
泥澗元蜦懶不矜。
殺氣臨沙磧,黃塵白晝飛。
請君雙羽箭,破虜百重圍。
轉戰隨驃騎,捐生事武威。
從來游俠骨,不是顧輕肥。
清朝祀事崇三禮,絕域衣冠走百蠻。鹵簿曉移通紫禁,箾韶春奏下彤關。爐煙欲動螭頭暗,旗影斜開豹尾閒。自是郊壇敦漢典,誰論玉檢上秦山。
紫泥朝下五云端,朝野歡呼動百官。養老已沾周德厚,賜租仍沐漢恩寬。邊庭天遠頒龍節,臺閣風清肅豸冠。草野小臣何以報,遠懷河頌愧艱難。
蒲魚新味上湖舟,
北客能逢醉便休。
若論匯波樓下水,
柔情那得擬杭州。